世間並非只有絕對的主觀,既然有相對的主觀和客觀,那麼主客觀相統一就是理所當然的,就好像之前李啟想到的那樣。
所以他不必擔憂一切都是天魔,因為只要他自己的主觀仍舊是別人眼中的客觀,那麼……李啟就可以確信自身的客觀性。
在得到這個答案的瞬間,李啟猛然回憶起了,當初拿到靈道的‘道則讀取器’的時候,那般模樣。(詳情見第四百三十九章)
那個時候,李啟透過道則讀取器,意識到了公共語言的存在和私人語言的必然不存在。
一門語言,它只要能被你自己看懂,它原則上就能被別人看懂。
那個時候,李啟學到了一點,叫做:“透過道則來相信他者,並且利用他者來為這個世界的客觀真實性提供保障。”
連起來了,一切都連起來了!
他人的存在,為自己主觀意志的客觀實在性提供支撐,進而抵制魔唸的存在,而自我意識的主觀性又是不可祛除的,他人意志的不可通達性進一步確認了自身的存在。
於是,主觀和客觀便在此刻統一在一起。
相對性,不止存在於時空之中,更是廣泛的存在於這個世間的一切之中,透過這種相對性,現實便更加清晰起來。
隨著李啟的頓悟,他身上的氣息也隨之一變,他身上的魔念開始被清除,魔念本身是不可能被清除的,因為作為一種純粹主觀的‘感覺’,魔念沒有一個可以客觀評價的標準,任何念頭都有可能成為魔念。
吃肉喝酒的念頭,對有些人來說是魔念,對有些人來說是喜悅之念,對另一些人來說又是厭惡之念。
正因為這種對不同事物的不同主觀,導致了絕對主觀不存在,進而產生了魔念無法被定義的狀態。
那麼,只要透過主觀意志的客觀實在性,就可以將這個問題解決,因為魔念一旦具備客觀實在性,那麼就失去了自己最大的偽裝——
李啟頓悟的時間,他直接坐到了地上。
與此同時,旁邊的首羽愕然的看著李啟。
這……
他明白了什麼?
為何他的氣息和修為都在如此巨大的變動!?
等等,四周的道則都在改變,但沒有引起修為的變化,是因為他身上的封印嗎?
但這種封印不可能永遠存在,也就是說,這種變化遲早會加諸於自己的修為之上。
他這個封印,就是為了讓自己做對比用的?
首羽腦子裡瞬間就冒出了一整排推理,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真是,天才啊。
天才般的做法,地獄般的難度!
他不知道李啟到底悟到了什麼,因為首羽看見的是一種進階的方法。
但這種方法,讓首羽震驚!
一般而言,你領悟到的東西,都會時時刻刻反應在你的修為和神意之上,你不可能騙自己,你的道途始終指導者你的修為。
但是,這其實是很危險的,當你走錯路的時候,你的修為會跟著走錯路,到時候改不了的。
但如果提前封印自己的修為,那麼讓自己的修為無法跟著自己的精神走,那麼就有了反悔的機會。
只是……這種機會,有些問題。
如何在短時間內得到兩個答案?並且你如何知道兩個答案誰是對的?
並且,這種答案之間的變化,你永遠只能取後者,因為後面的答案必然會覆蓋前面的,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後面想出來的,能得到後面的答案,必然是因為你推翻了前面的答案,否則就無法成為‘後面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