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有物,猶如風之有動,水之有流,互相依存。
離物求道,如無風而求風之動,無水而求水之流,荒誕不稽。
離道求物,更是無稽之談,物就是道的具體體現,怎麼能分離呢?
由此,太真剖割,通二而為一,離之而為兩,各有精專,是名陰陽,中氣居陰陽之中調和,是成太極之勢。
無數的運算,難以置信的資料量,上億縷氣在李啟的體內開始按照不同道進行排列,追隨著不同的道則完成不同的事情。
推演,計算,並且將之付諸實際,什麼氣該做什麼事,為何要做這種事,每一件都需要細細推敲。
好在李啟平時時常積累,也習慣於處理真知道韻帶來的大量資訊,這難以想象的工作量,愣是被他在十分鐘內做完了!
如此,李啟體內崩壞的人身小天地開始逐漸彌合,人巫並非不再衝突,而是衝突被中間的道門之道給中和。
他冒險引入道門的思想,竟然成功了。
只是,李啟自己也分不清楚,這算飲鴆止渴還是怎麼回事。
事到如今,他的體內已經有了整整三種道途。
人巫之爭在天魔的撩竄下,已經差點要了他的性命。
道門隱世派不爭,無慾,所以能夠居中調和,可誰知道以後又能變成怎樣的?
只是現在,可以說是救了一命,同時也讓李啟完善了自己在聖焰界所做的理論基礎,並對他之後的行為做出了指導。
但是,隱世派還有一句話,叫做:“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
推行大道是不宜摻雜的,一旦龐雜,就會產生許多的紛擾,紛擾多了就會產生憂患,憂患多了就難以救治。
李啟已經太雜,但卻沒辦法不雜,不知道以後他的道路該是如何?
但不管以後怎樣,天魔的第三招,也已經宣告失敗。
太學丞的臉色徹底陰沉了下來。
他甚至有些驚恐。
這位巫神山公子,和六品鬥法,竟然贏了三招。
哪怕其中有一部分是自己不能盡全力,只能利用天魔魔氣的原因,但以六品和八品的差距之大,居然都能輸?
“區區八品,你贏不了……”太學丞陰沉著聲音說道。
再怎麼樣,你還是八品。
既然天魔無法攻破你的道心,甚至連人巫道爭都被解決了,但這畢竟六品天魔的魔氣,手段遠遠不止這些。
魔氣醞釀,似乎在構成術法,然而李啟根本看不懂,也無法干涉對方。
那一層雞蛋殼一樣的混亂宙光,讓太學丞十分力沒了九分,也讓李啟根本無法干涉到外界。
但李啟沒有回話,他也知道自己勝算渺茫,但不管再怎麼渺茫,也要去搶那一線生機。
回朔神符已經用了,他接下來再死,那就是真死了。
這下又該怎麼辦?
他所有的智慧和心力都在剛剛彌合體內道爭的時候用的差不多了,現在腦袋一陣陣的抽痛,心力耗竭,昏昏沉沉。
但他還在強行打起精神來,繼續接招。
不過,就在這時候,三生古鏡顫顫巍巍的,鏡面已經碎裂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