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對這個世界瞭解的越多,就愈發覺得他知道的歷史知識完全不夠用。
實際上,大多數普通人對西方的歷史認知都是錯誤的。他們往往成為資本控制下的媒體眼中的最佳忽悠物件。
即使是國內,對歷史的認知錯誤,也比比皆是。
舉個例子,紅軍初期是有軍餉的,而且是其他軍閥士兵的數倍。
現在你明白為何長征初期,他們為何不丟掉輜重了吧?也能明白“跟著走”的意義了吧?更能明白“參加過長征”為何成為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了吧?明白為何會有人說長征路上都是真正的革命戰士了吧?
任誰躺在那身披國旗時。一句“參加過長征”,登時就與眾不同。感覺沒這一句的,憑空就矮一截。
建國後授銜,紅軍不下校。
沒有人掩蓋這個,歷史記錄就在那裡,只是你們沒工夫看而已。
所以即使現代是資訊社會,搞歷史研究的人的認知跟普通人的歷史認知差異也是極大。甚至有大學歷史專業開學是這麼說的~到了大學,你才能知道真正的歷史。
普通人沒閒工夫看歷史。
恰好,湯姆以前就很有閒工夫。即便如此,現在也經常會被重新整理認知。
現代有人說中國是人情社會,西方就好很多,是契約社會。在湯姆看來,這純粹就是放屁。
西方是赤裸裸的關係社會血統社會。無論是19世紀還是21世紀。掌握海量資本的,其實都是同一批人同一批家族。美國總統就是臺前演員而已,而這些人的私生子都能當上美國總統。
大家知道英鎊起源於倫敦的那些金匠,有誰知道這些金匠的名字麼?大多數記載裡,都是一筆帶過。原因很簡單,他們的姓氏直到21世紀在西方都是忌諱。
這才是資本主義的最核心內容,一世二世三世萬萬世。始皇誠不欺我。這些都不懂的人,就別想在資本主義世界裡混出頭了,安心當韭菜。
別說什麼富不過三代,都是洗腦。只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帝國。
資本不要名,這是給死人準備的。資本主義確立統治地位後,凡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官方史書上留下名字的,基本都是打工仔。
湯姆思緒翻飛,白手套給了他巨大的啟發。
薩莉:“我最近也學了點中文,不過,字寫的非常…難看。”
湯姆頭也不抬:“是麼?學點也好,這樣陳胖子的報告你就能看得懂了。”
薩莉笑道:“是的呢。”
“他現在在做什麼?”
薩莉:“他在南方印第安人那裡,推銷他的大缸瓷器還有調味品。”
湯姆哼了一聲:“不務正業。僱幾個人就能幹的活。”
薩莉有些懵逼,不務正業?
湯姆:“告訴他,可以跟印第安人合作,在當地建廠燒製大缸與瓷器,可以節約大量的運輸費用。還能把印第安人捆的更緊些。”
薩莉:“……”
湯姆:“無關緊要的民用產品,都可以這樣處理。”
薩莉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