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安說完,就發現湯姆的表情似乎很奇怪,如同百花齊放,他從未見過。
自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破產的工廠企業銀行數不勝數。不過,湯姆一直認為美國糧食還是足夠的。小麥們可不會理會這些,依舊會茁壯成長。
現在他發現他犯了一個想當然的錯誤。
這些糧食去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唯獨不會跑到窮光蛋手裡。19世紀西方,沒有後來的社會保障制度,甚至沒有糧食儲備制度,千萬別拿中國歷史套西方。開拓團是獨一份。
如今開拓團的糧食收購價格相對美國其他地方,只是略高,但已經足夠導致糧庫建一個,滿倉一個。
另兩個糧價高點是加州和北方大城市。還記得麼,湯姆曾經在加州倒騰過大米,搞垮了一個囤積居奇的傢伙。
有書上的記載是這樣的,1857年,美國糧食生產過剩,出口猛增。
真的過剩麼?忍飢挨餓的美國非農業人口無錢消費而已。並不是所有行業都有高工資的。鋼鐵工人有的每月能賺30~40美元,那是因為這是這個時代的高科技產業。兩萬噸出頭的鋼產量,又能有多少人是鋼鐵工人?
糧價跌到一定程度,裝船運往歐洲就是最佳選擇。這並不魔幻,無論什麼時代都是正常現象。
所以,這時的美國就跟現代的印度似的,國內吃不飽,卻把大量的糧食用來出口。
有人說相對於1800年,19世紀中期美國糧食產量翻了四倍,不缺糧。然而他們不會告訴你美國人口增加了多少。我告訴你,從500萬增加到3000萬。就算糧食有富餘,也是有限的。農業機械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剛起步。如果隨隨便便就解決了糧食問題,鬼才會去搞這些玩意,這無利可圖。
甚至有人得出一個滑稽的結論~因為美國人飯量減少了。簡直無下限。
不過即便如此,美國人吃的也比歐洲人更飽。這就是歐洲糧食價格更高的原因。
還記得前文麼?19世紀西方人身高只有1米6幾,歐美人均壽命只有40歲上下。營養不良到如此地步,你告訴我糧食過剩?
21世紀前,從來就沒有什麼生產過剩,只有分配瓶頸。計劃經濟絕不是空想家發明的。
農民的糧食是無法直接賣給消費者的,自己運輸到遠方銷售成本高到能虧掉褲子。只能賣給湯姆這種擁有大宗運輸手段的資本家。那邊飢餓的人群尤其是失業的,卻又買不起更多。資本家會如何選擇?當然賣給歐洲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啊!橫渡大西洋只要十幾天的功夫。
而湯姆的選擇是賣給中國人,如今90天就能到達上海。那邊還在打仗,據說有的地方已經一片哀鴻遍野,糧食經常有價無市~銀子再多不能當飯吃。回程還能帶回中國移民和各種中國舶來品。他還記得會計們的報告,在美國適合航運的沿途收糧,集中到某個沿海城市,比如紐約或者新奧爾良,然後視價格和航運目的地,或賣到歐洲,或賣給中國人。湯姆當時的批註是,在保證開拓團滿倉的前提下,儘量賣到中國去。
湯姆收購的糧食比一般資本家更多,他的大型飛剪船,裝載量普遍都在1000~1500噸。而自從前幾年波士頓造船廠第一艘開建以來,這個船廠的船臺上就沒停過。每三個月就能下水一兩艘,最高時同時開建三艘。不過另兩艘通常是中小型。如此大客戶,以至於波士頓船廠已經把湯姆像祖宗一樣供起來。這兩年太不景氣了。
南北戰爭前,美國的工業品處於被歐洲吊打的狀態,沒有關稅保護,本身就是苟延殘喘。經濟危機的來臨把美國北方上上下下都折騰的夠嗆,再也無法支撐了。失業而又飢餓的人群是什麼狀態?是個人都明白。再不破釜沉舟發動戰爭取得一線生機,美國北方就完蛋了。
每個記載都在告訴後人,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是南北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但是具體如何影響的,多數一筆帶過。
湯姆問:“如果糧食其實足夠,如何保證糧食能被失業又沒錢的窮人獲得?”
劉培安眨眨眼:“這個我說了啊,充軍。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額……其他辦法也有,比如以工代賑,施粥之類的。”
湯姆點點頭,南北戰爭的爆發,原因是複雜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把所有人推向戰爭。這才是美國人踴躍參軍的深層次理由,吃飯。也是為何美國能在短時間內,軍隊能從1萬6千暴漲至300多萬,嚇掉歐洲人下巴。因為這時的美國,人口不過3000萬。
滑稽的是,沒人說美國窮兵黷武。這個名詞,似乎是中國專屬。
湯姆:“如果政府沒錢,民間卻有糧。如何才能獲得足夠的糧食?”
劉培安暈菜了,這是考教我麼?遲疑片刻:“強徵。”
湯姆搖了搖頭,在集權體制下,這是可行的。但美國不行,掌握糧食的資本家們不會答應,想想看,有人跑來跟湯姆說你的糧食現在歸我了的後果。還不如開動印刷機去買。額……印刷機?
各位讀者知道美元的前身是綠幣,但湯姆不知道。他對數不勝數的各種紙幣毫無信任,也疑惑過未來的美元紙幣是何時出現的。不過這個問題確實無關緊要,湯姆認為,只要抓住黃金白銀就好。
日本人之所以倒黴的被湯姆盯上。就兩個原因,一,他們有金子。二,他們是日本人。
湯姆現在已經想到,美國政府可能會取締亂七八糟的地方紙幣,發行政府自己的紙幣,這無疑可以用紙張和油墨換到足夠的民間糧食。而擴充後的美軍無疑就是政府的底氣。
不過,各州會同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