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喝著茶笑道:“實驗而已,等製造能力上去了,逐步加大噸位,載重量要向現有的內河船隻看齊。”
水泥船這東西,優點極大,缺點也極大。首先一個就是成本極低,其次就是建造速度極快。新中國建國後沒多少年,全國的大小水泥船以千萬為單位,這一點湯姆是非常清楚的。
缺點就是不耐碰撞,如果開裂漏水,唯一的下場就是沉沒。水深點還好,淺了就成了“礁石”,還沒什麼辦法打撈。
“至於船型……”湯姆放下杯子,把煙叼在嘴上,拿起紙和筆就開始畫:“我現在就可以設計一個。”
眾人:“……”
湯姆抬起眼皮,瞅了眾人一眼:“放心,我釣魚這麼多年,對於小船非常有……心得……你們這都什麼眼神,我見過的船,比你們加起來都多。”
眾經理心想,這話倒是沒錯,湯姆去東部次數不少,大西洋都走過一圈,這大廳裡的船隻模型都有好幾個。不過,這跟特麼跟設計船隻有關係麼?
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沒人吭聲。再說,只是實驗用小船而已。
湯姆造水泥船並不是心血來潮。他相信,要想富,先修路。大規模修路投入實在太大,還曠日持久。而密西西比河流域得天獨厚的水網不利用一下,豈不是傻子?用經濟活動培養軍事潛力,是湯姆軍事能力建設的中心思想。
南普拉特河上游不適合遠距離通航,淺灘亂石多,但有的河段與支流走小船是沒問題的。而傑克堡向東,小型船運問題其實不大,至於堪薩斯和內布拉斯加,還有南邊阿肯色河流域,大大小小的河流小船正合用。
在他看來,水泥用來造船是必然的,載重噸位也會上升到百噸級千噸級。直到鋼鐵足夠便宜時,水泥船才會靠邊站。
湯姆不知道的是,水泥船早在1848年就在法國出現了。更不知道的是,西方國家在二戰時還在大量使用水泥船,用來運輸甚至作戰,有的排水量甚至超過萬噸。
19世紀中期的美國農民不知道用船運輸麼?
當然知道,可造船是個技術活,木船更是價值高昂。光這一點就決定了絕大多數人買不起船。哪怕是湯姆的那種釣魚小船。中國人在描繪舊時代的電影裡,看過太多的內河烏篷船,很多文學作品裡也有內河小船出場。就覺得這種船是窮人的東西。其實一條像模像樣的那種有頂的小船,起碼也得十幾或幾十兩銀子。
由於19世紀銀價波動大,每克兩美分~九美分不等,取中間算5美分,船價按50兩算,這就是近80美元,按25兩算就是40美元。無論怎樣,都不是赤貧能買的起的。
而19世紀美國很多農民在交易時是常常是以貨易貨。一是沒錢,二是紙幣氾濫不敢要。連美國政府也吃不消,甚至規定過賣土地只收真金白銀。
砍倒幾棵樹就能造船隻存在於裡~原木是需要處理的,最常見的就是先泡在水裡幾年。最關鍵的是~合格的箍桶匠練成最短需要5年,而學造船光學徒生涯就起碼需要10年。
那種今天干樵夫,明天當漁夫之類的生活,只存在於不事生產的文人想象中。真這麼玩,不被樹壓死水淹死就算不錯了。
任何一項工作想要做好,可能都比寫字要艱難的多。
這時美國的造船廠,是沒什麼閒工夫造載重就幾噸的小船的,費時費力還掙不到什麼錢,他們忙著造捕鯨船,沒那閒工夫。所以,普通美國人,最多也就會搞個獨木舟。坐幾個人能不翻掉,第二年說不定還能發芽長出綠葉的那種。
這就是市場。
不過新任造船廠經理還沒這種意識,他忍不住道:“我聽說芝加哥運河水深不過1.8米,紐約運河只能走70噸的船,是不是…就以這個為標準?”
“這個以後再說,不過……”湯姆掐滅菸頭,眼神有些意味深長:“你可以找一些會划船的中國人去工作,他們會製造和使用一種叫船櫓的東西,獨一無二。”
“中國人?船櫓?這是什麼?”
“嗯……一種可以讓一個人就能駕駛小船的技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