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郡、河東,這裡又叫做蒲坂。
北晉和關中的敵對,不僅是因為山東士族和關中貴族的敵對關係,更重要的是地緣上的壓制。
這種壓制是相互的。
真的要追究起來,根子上還是在戰國時期的秦國和趙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佔據關中的秦國和佔據幷州的趙國,兩者的地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非常的相似。
關中,以京兆郡為主的周邊一帶是渭河平原,因為水系發達,這裡人口密集,況且千年來都是王朝的都城定居點,所以非常的發達。而在它的四周,南邊就是橫貫的秦嶺,往東接伏牛山和中條山,在東邊,通常意義上的出關之路只有一條道路。
潼關和函谷關之間的崤函通道!
北邊是白于山和長城、戈壁,天然的防禦系統。
西邊是六盤山,可以說,這樣的地形,將關中完美的包夾,所謂的‘王霸基業’說法,就是這樣來的。
在此基礎上,佔據關中的歷代統治者修建了‘四關’。
兵出潼關,可取中原的洛陽盆地。走西邊的蕭關則能取靈武郡塞上之地,南下大散關可取漢中盆地以為糧倉,經武關則能夠進入南陽盆地。
四關布以重兵,則關中無憂!
所謂進可攻,退可守,說的大抵如此。
幷州,自不用說,西邊緊靠大河,天然屏障,東邊和南邊被太行山脈包夾,中間是汾河平原,依靠太行八陘,幷州也能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但是有一個地方是歷代佔據幷州和關中的勢力比較敏感的地區。
河東!
這個地方,在‘幾’字形的那個凹下去的小凸角里邊。
這裡為什麼敏感呢,那是因為走河東,渡過黃河,攻下蒲津關,這樣就能直接威脅關中,從而不需要強行攻打潼關!
簡單而言,透過河東郡,渡過大河,進入馮翊郡,隨後就是一馬平川的渭河平原!
同樣的,關中的勢力一旦拿下河東郡,這樣也會極大的威脅幷州的勢力。
當年趙國在長平被秦國坑殺了四十萬趙卒,這並不是趙國滅亡的根本原因,只能算是直接原因。
根本上,還是因為秦國已經渡河佔據了大片的幷州土地,趙國也好、魏國也罷,無可守之地,面對秦之銳士,如何能抵擋?
依靠四關,秦國出大散關取巴蜀漢中、出武關取楚西之地,出函谷關肆虐中原。
若是緊閉四關、六國只能望函谷關嘆氣。
現在,同樣如此!
關中和幷州之間的戰爭,延續了下來。
姜承梟依據兵鋒之厲,搶在關中統一之前拿下了河北,甚至進入中原爭霸,但是他的目光一直都在關中!
沒有人比他清楚關中貴族的底蘊,一旦讓李源或者魏弘統一關中,他們只需要緊閉四關,不消兩三年功夫,便能迅速恢復元氣,而後出關爭霸天下。
正是因為清楚,所以他欺騙了整個天下。
拿出十萬大軍的籌碼放在中原,吸引天下人的注意力。
他真正的目標還是關中!
“全力攻打宇文述,孤有信心拿下洛陽,可是如此一來,如明你可想過,中原覆滅,關中一統,蕭梁、南陳會如何對待我晉室呢?”
蒲坂大營,昏昏沉沉的燭火照亮大帳,三道身影立在天下堪輿圖前。
中間的男子身形偉岸消瘦,只是一個背影,卻讓人感受到絲絲壓力。
左邊的杜如明身著一身素衫,下頜長出了鬍鬚,這些日子在河東郡來往,他臉上的滄桑更多了一些。
緩緩睜開眼睛,杜如明看著堪輿圖,說道:“屆時天下四分,我晉室得其二,關中得其一,梁國和陳國得其一。南方二國畏我朝兵盛,必定聯手,關中統一不會立即出關,他們一邊休養生息,一邊派出使者聯合梁國和陳國,共同圖謀我朝。”
姜承梟呵呵一笑,“不錯,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關中,孤必定要打。這次不僅是李源和魏弘的機會,同樣也是孤的機會。若是讓關中一統,他們隨時都會出兵河東郡牽制我們。”
“如明,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拿下洛陽雖能壯我朝聲勢,但是對統一天下並無多大益處。相反的,我們消滅了宇文述,到時候梁國、陳國、關中三者必將聯合,到時候就是以一國對抗三國。不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