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錢的問題,姜承梟表示那從來不是問題。
自從他重活一回之後,每天思考的就是怎麼暗中培植人手,怎麼裝孫子挖他堂哥牆角。
趙王當年不要太富有,武帝和先帝的賞賜數不盡數,姜承梟還記得去年清點家當的時候,發現自己簡直就是大地主。
天下大亂之前,他們家在關中有數萬頃良田,巴蜀和江南也有數萬頃良田,手底下的佃戶足足有三千多戶,金銀珠寶更是不用說。
天下亂了之後,這幾個地方的良田都賣了出去,換了數十萬金,成為他起兵的資本。
現在他堂哥死了,自己當家才知道柴米油鹽真貴!
當然,他的個人財產一直都是和朝廷分開的,成為昭王之後也就有了內庫,專門供他花銷的機構。
長孫清漪長得漂亮,人也聰明,就是持家太嚴了,基本上一套羅裙不穿到全是補丁是不會換的。
這樣換來的就是北晉官僚盛讚王后勤儉持國,乃是賢后!
是故,太原的官家夫人都不敢在外面太奢侈。王后都穿補丁羅裙,你敢穿絲綢的?你是覺得自家錢太多了,要捐錢出來安撫河北災民嗎?
好名聲都被昭王和王后得了,但是實際上王府的人卻覺得王后未免太勤儉了。
姜承梟覺得沒啥問題,他自己並不缺錢花,沒有什麼口腹之慾,更對穿衣服不怎麼講究,只要穿的舒服就沒問題,至於是否華貴不在他的思考範圍之內。
再者,關於奢靡,無非就是‘吃喝玩樂’四個字。
吃喝,姜承梟是不講究的,這個時代的東西吃起來還真是一般般,求個飽就行了。
玩樂更不用說了,以他的眼界,這個時代所謂的精神娛樂活動不要太枯燥,所以也沒有什麼追求。
在這樣和那樣的無所謂之下,昭王和王后的勤儉,那是名滿北晉上下,大臣說好,百姓也交口稱讚。
內庫在長孫清漪的勤儉持家打理下稍有盈餘,便想著給家裡幾個孩子做幾件夏衣,依照長孫清漪的說法,自個兒買布回來做好些,既有心意,而且又便宜省錢。
姜承梟表示老婆咱們是不是太省了?
長孫清漪表示由儉入奢易,不能鋪張浪費,天下尚未一統,豈能驕奢放縱。夫君在外征戰辛苦,那她肯定要打理好家裡面的,該省的錢一定要省。
好吧,這覺悟姜承梟覺得頗為慚愧。
其實仔細說來,長孫清漪省的錢,大部分都接濟了追隨姜承梟計程車卒家庭。
自從當家之後,王太后鄭氏便帶著長孫清漪,手把手的將當年怎麼養殖家奴的招式交給了長孫清漪。
現在西里坊的老卒家人,恨不得給王后立長生牌位。
對此,姜承梟自己大抵是沒有什麼意見的。
雖然老婆管錢管的嚴,但是他自己有私人小金庫啊。
紅桃那邊經營‘純茶’日進斗金,那玩意銷往草原,簡直不要太值錢。除此之外,東萊郡那邊的私鹽走私進入關中,草原等地,還在賺錢。
雖然他不是工科狗,但是該掙的錢一樣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