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山西,中原三地共二十三郡,受災最為嚴重,民房塌陷,牲畜凍死者不下千萬,流民饑荒不定,四處流竄,更有甚者搶奪官賑糧食,已有好幾個郡縣發生**。”虞世基連茶水也沒來得及喝上一口,一股腦將今年各地呈報雪災的奏摺內容告訴虞世南。
虞世南沉吟片刻,嘆息一聲,分析道:“中原之地災情有洛口倉與河陽倉的糧食應該不足為懼,山東之地今年真是多事之秋,漢王之亂剛剛撥正,現如今又發生此等災情,只怕民心不定。山西之地可得廣通倉的糧食,應該也沒什麼大問題。”
“現在唯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儘早主持朝賑,派遣官員前去山東之地賑災,免得發生流民ba0亂。二是讓戶部準備糧種,儘早送於災民手中,否則今年這受災的二十三郡必然會元氣大傷,作物顆粒無收。”
虞世基點點頭,苦笑道:“賑災之事果然還是賢弟在行,吾也就會寫一手聖旨了,端的是半點無用。”
“大哥,都這時候還說這些做什麼。這賑災之事自有戶部去勞神,你也別想太多。”虞世南勸慰道。
宏業三年,剛剛過了春節還沒兩天的功夫,各地呈報雪災的摺子如同雪花片一樣飄來,整整齊齊的碼在皇帝的案頭。
皇帝每開啟一封奏摺,裡面的數字就讓他心驚肉跳,動不動就是“上萬流民居無定所”。最讓他頭疼的還是中原之地,洛陽居於中原腹地,這次雪災如此嚴重,只怕洛陽周邊也不能免俗。
賈內侍步入御書房中,躬身一禮,回稟道:“陛下,尚書令趙王,戶部尚書盧懷慎,左相高巽,右相楊太素求見。”
“宣。”
不多時,四人步入御書房,皆躬身一禮,齊道:“參見陛下,陛下萬年。”
“免了。”皇帝揉了揉眉心,苦笑道:“諸位愛卿,這個年怕是過不好了。”
他嘆了一聲,手指著桌案上呈報災情的摺子,“這些都是奏摺,諸位愛卿看看吧。”
內侍將奏摺分發給四名大臣,四人翻閱了一會兒。
趙王說道:“災情最嚴重的地方應該是山東諸郡縣,山西與中原之地都有糧倉可以救濟,但是山東之地因為漢王叛亂,糧倉中已經沒有多少存糧,必須要朝賑才行。”
高巽贊同道:“趙王所言不錯,山東民心剛剛安定,必須要立即賑災安撫,否則流民ba0亂會越來越嚴重。”
楊太素道:“陛下,大雪封路,若是要朝賑山東諸郡,怕是現在就要準備,不然會耽誤了災情。”
盧懷慎拱手道:“陛下,臣已經召集了戶部所有官員,整合了儲備完整的糧倉,擬出了三個方案賑災。其一,中原之地可讓當地官員從洛口倉與河陽倉中取糧,山西之地可從廣通倉或者黎陽倉取糧。山東諸郡縣,可從關中直接運糧過去賑災。”
皇帝點點頭,對這三個方案表示沒問題,他蹙眉道:“大雪封路,諸位愛卿可有解決辦法。”
楊太素道:“陛下可調遣軍隊沿途清理大雪。”
“軍隊?”高巽不認可道:“現在正值年休,軍中將士並未還營。此外軍隊輜重也是一筆不小的消耗,是否有些不妥。”
“十二衛中還有留守計程車卒,可讓他們前去,至於輜重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為了災情只能如此了。”楊太素道。
皇帝思量著兩位相國的話,隨後問趙王的意思。趙王想了想,說道:“陛下可讓官員沿途招募流民清理積雪,對受災之地免去一年賦稅,賞賜他們糧種,這樣或許可以。”
皇帝眼睛一亮,這辦法挺好。不論是免賦稅還是糧種,這些都是賑災之後一定要做的,只不過用這個騙了流民,而且還能給那些災民找一些事情做,免得爆發霍亂。
“善,就照趙王說的辦。”皇帝道:“此次賑災主事之人,就辛苦趙王了,你與兩位相國擬一個章程出來給朕看看。”
“是。”
全國各地的雪災很快就傳遍了長安城,既有人慶幸自己在帝都躲了一劫,也有人擔憂遠在災情之地的親朋,本來就因為大雪而冷清的長安城,加上這次雪災,彷彿蒙上了一層灰暗。
災情的事情,姜承梟自然很快就得到了訊息,對此他表示心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正所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這種事情自有朝廷官員去頭疼,還輪不到他來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