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給他的名單中,他看見了不少熟人,尉遲敬,宇文智及,宇文化及……鄭如意,虞慶則。
這份名單上的大多是京中顯貴子弟,不過姜承梟沒打算請這些人。尉遲敬就不說了,他能來就算是大度的,宇文化及兄弟直接抹掉,他請誰也不可能請他們。鄭如意和虞慶則倒是沒問題,這兩個人關係還行。
“阿孃,鄭如意何時進京的?”姜承梟記得不久前還在鄭家村嚇唬他來著。
鄭氏道:“剛來沒幾天,秋獵你們出去那一天他曾過府拜見。聽你三舅舅說,你們二人相處的還行。”
“嗯,如意兄學識淵博。”姜承梟又將目光放在虞慶則這個名字上,問道:“阿孃,虞慶則,孩兒記得他不是回江南了麼,何時回來的。”
虞慶則是這具身體為數不多的好友之一,因為他乃是聞名大晉的書法家虞世南的兒子。虞世南是姜承梟的授業恩師之一,正是因為他隨著虞世南學習書法,寫字功底才會突飛猛進。
鄭氏道:“前些日子為娘與虞家夫人閒聊時得知的。”
姜承梟點點頭,道:“那這次便麻煩如意兄與慶則了。如意兄那邊勞煩阿孃代為通知,慶則便交給我去親自邀請,正好我也要邀請虞師同來。”
“好。”鄭氏自無不可。
婚事其實也沒什麼商量的,前期的工作基本上趙王府已經都做好了。
大晉成婚講究三書六禮,極為周全。所謂三書,就是奉行六禮應備有的文書,即聘書、禮書和迎書。聘書是男家交予女家的用作確定婚約的書柬,這個趙王府前天就與長孫家弄得周全。
禮書是女家詳細列明過大禮時的物品和數量的書信;迎書則是迎親當日,男方送給女方的書柬。
而六禮則是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種禮節。
納采即提親,問名則是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這兩項主要由男方請的媒人負責。
納吉又稱過文定,男家會請算命先生根據男女雙方的年庚八字推算雙方是否相配,以決定這婚事是否吉利。姜承梟與長孫氏二人可能是真的有緣,八字算出來的結果十分好,讓兩家人都頗為意外。
八字相合,這門親事也就定下來了。納徵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又稱過大禮。女家接受男方的聘禮,稱之為許纓。趙王府作為財大氣粗的王府,自然給了很多的好東西,給足了長孫家的面子。
請期又稱擇曰,即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這個基本不用問,本來就是皇帝賜婚的,直接省略。
最後就是親迎了,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六禮已畢,就意味著完成了成妻之禮。
姜承梟唯一的工作就是親迎,也就是穿著婚服,騎著馬,去接新娘子。本來他想以身體不好為由推了這件事情,但是趙王不同意。
以趙王的話來說,事情發展到現在,不能再給外面議論的藉口。若是不去親迎,長孫家與趙王府的臉都會丟盡。更加會坐實外面的流言蜚語。
當時聽見這話的時候,姜承梟心裡面想得卻是這句話“你心裡沒點數?”
出了那檔子事以後,他就覺得趙王應該是不怎麼在乎臉面的。
這些都解決以後,鄭氏又讓人拿上來幾件婚服。
大晉的男子成婚禮服並不是純紅色那種,而是三種。
一種是玄色上衣配紅色條紋下襬的禮服,玄即黑色,第一種就是紅黑搭配的顏色。
第二種是純白色婚服,類似姜承梟這種的宗室子弟可以加上銀邊。這一類婚服傳承前朝風俗,不過大晉全面承漢制,這一類不佔主流。
最後一種是比較常見的那種,即赤服,這一類在大晉比較盛行。
“這些都是出自宮中尚衣局之手,你喜歡哪一種?”鄭氏笑眯眯的問他。
姜承梟在三件婚服上來回看了幾眼,道:“玄裳吧。”
玄裳就是第一種的黑紅配。他一直都比較喜歡玄色。
“成。”鄭氏揮揮手,兩名婢女上去拿著婚服離開。
樂平顯得有些心不在焉,這一幕被趙王看在眼中,他不由得開口詢問:“樂平,為何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