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皺了皺眉,無聲的嘆了口氣,有些無奈。..net他所能做的只是給賴厷遞了個眼色,讓他不要輕舉妄動。走進湘關城門,從那些蠻夷將領的神色,蔣琬就知道今天晚上這頓飯不怎麼好吃,可是他沒想到衝突會得這麼快,這麼激烈。
他已經非常謹慎了。
他現在提出的方案是諸葛亮治理南中的方案,可以說照顧到了各方的利益,特別是給魏霸本人留出了非常豐厚的一塊,對零陵各家的利益也有所照顧。他本以為魏霸會非常樂意接受這個條件,可是結果還是大大超出了他的估計。
到目前為止,不管是曹魏也好,孫吳也罷,甚至於蜀漢,治理蠻夷的手段都差不多。要麼是羈靡,也就是由蠻夷自治,部落的頭領只要名義上臣服,再交一點象徵性的稅賦就行了,其他的事務全由部落頭領治理。條件成熟了,再派遣官吏進行治理,把蠻夷變成編戶齊民,按管理漢人的辦法進行管理,稅賦、徭役,一概按照規定徵發。如果能跨到這一步,那就是一個飛躍。一旦決定這麼做,那就要有相當周密的準備,否則一旦這些人再逃戶,那當地的地方長官是要負責任的,而帝國也要承受不小的名譽損失,主持這些事務的人都會遭受輿論批評,甚至會被免官。
所以通常情況下,從中央到地方,對化夷為夏這種偉大的事業並不熱心,也就是嘴上說說,真正願意花力氣去做的人並不多,因為收益太小,風險太大。
建安以來,天下大亂,人口損失很大,徵發蠻夷羌胡就成了各國不得已的補充手段。曹魏要徵發烏桓、鮮卑人為騎兵,孫吳要徵發山越為兵,而蜀漢徵發的主要對向就是西羌和南蠻。諸葛亮徵南中後,就是把強壯的人徵發為兵,像青羌五部、無當飛軍都是這麼來的,瘦弱的人分給各個大族,換取他們的支援。
孫吳也是這麼做的,不過幅度更大一些,現在吳軍大概有一半人是山越。
強者為兵,弱者補民,這就是中原王朝為了彌補人口損失而採取的措施。作為諸葛亮政策的忠實執行者,蔣琬這麼做無可非議,有例可循,也照顧了各方的利益。通常來說,即使是那些被分給各族做部曲的弱者,日子過得也比山裡好一些,他們雖然有些怨言,也不至於反抗,除非遇到那種沒人性的家主,盤剝太狠,他們才會奮起反抗,進而逃進山裡。
可惜,蔣琬對眼前的形勢瞭解得不夠,如果沒有魏霸這個神將給蠻夷們撐腰,蠻夷們也許就勉強接受了他的方案,說不定還要感激他一番,正如南中人感激諸葛亮一樣。可是現在魏霸坐鎮荊州,他許諾的條件要比他現在提出的方案更好,蠻夷們又怎麼可能願意接受他這個方案。
他這個方案不能說不好,只能說不夠好。
面對蠻夷們的激烈反對,蔣琬雖然沒有亂了方寸,卻也沒有更好的應對措施。他把目光轉向了魏霸:“將軍以為這個方案如何?”
魏霸站了起來,手往下輕輕一壓。剛才還要打要殺的蠻夷將領們頓時老實了,恭恭敬敬的看著魏霸。魏霸有些不悅的說道:“蔣參軍的方案好與不好,你們可以討論,可以提建議,動不動就拔刀算怎麼回事?若是傳出去,豈不讓人笑話我治軍不嚴?看來年後要把你們送到學堂裡學點規矩才行。還不給我坐下!”
“喏。”所有的將領轟然應喏,紛紛重新入座。
魏霸轉向蔣琬,帶著歉意的說道:“公琰先生,這些都是粗人,你不要跟他們計較。”
蔣琬面不改色的笑笑:“那將軍對這個方案有什麼意見嗎?”
魏霸沉吟不語,廖立站了起來,笑道:“將軍,我先來說兩句吧。”
魏霸點點頭,重新入座。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空有一肚子好意願,但是在理論上卻差得太遠。蔣琬有備而來,如果扯上點聖人經義做理論背景,他肯定會抓瞎,不如讓廖立來對付他。
“公琰,循丞相舊例,本來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在荊州照搬南中的處理方式,恐怕也不妥當。畢竟荊州不是南中,你說是不是?”
蔣琬淡淡的說道:“公淵在交州政績出色,我正要向公淵請教呢,今天正好趁這個機會聽取高明。”
“高明談不上,不過因時而變罷了。”廖立泰然自若的接受了蔣琬的恭維,指著那些雖然已經入座,目光卻依然兇狠的蠻夷將領們說道:“丞相治理南中,是因為南中生亂,丞相出兵平叛,那些為兵為民的都是俘虜,怎麼處置他們都不為過。可是將軍麾下的四萬多人卻不是俘虜,他們是聞風而至,聚在我大漢旗下,為大漢而戰,趕走了吳人。他們不僅不是俘虜,還是有功之臣,如果按南中的處理方式,未免太苛刻了。”
蔣琬沉默不語。廖立這一句話就把他的立場表明了。很顯然,他是要站在蠻夷將領的立場說話,無形中已經把他的方案徹底推翻了。按照廖立的說法,有功的是這些蠻夷,是他們解救了那些原來在吳人統治下的零陵大族,如果把他們分配給大族做部曲,無疑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