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的平民在大明的地位低於大明百姓,跟法蘭西人的地位差不了太多,但是遠強於其他那些蠻子國家的平民,這個也沒錯吧?
所以,你丫一個連兒子級都不如的倭國添黃,你踏馬有什麼資格不拿俺們這些遣明使當一回事兒?
大明爸爸家裡都不咋講究的出身即地位,你區區一個倭國倒還當回事兒了?
然後,大量不爽的遣明使就開始琢磨著該怎麼改變倭國。
眾所周知,想要改變倭國,最好的辦法並不是從添黃那裡開始改變,而是從幕府將軍那裡開始改變——添黃只不過是個人形圖章,說話的力度還不如放屁,反倒是幕府將軍掌握著倭國實權,說話很有力度。
而且光格賤仁添黃並不是特別親近大明,這些年也沒聽說大明皇帝給他賞賜過什麼東西,也沒聽說他主動去大明朝覲,而幕府將軍德川家齊卻已經朝覲過很多次,得到的賞賜也不少。
這說明了什麼?
這不僅說明德川家齊遠比光格賤仁更得大明皇帝的歡心,同時也更加說明了德川家齊是仰慕大明的——而這也就意味著德川家齊有可能會全面向大明學習,徹底打破倭國的門戶之見。
更加要命的是,大明從倭國抽調的那些監工還有僕從軍們是實打實拿到了高薪的——這些人賺的是大明龍元寶鈔,只要能攢下錢,就能在倭國過上不錯的日子,然而添黃在中間截流一道,幕府又截流一道,剩下再到各個大名或者官老爺們又會再截流一道,最後落到那些監工和僕從軍中手的龍元寶鈔反而少了許多!
這就讓那些監工和僕從軍們也很是不滿。
恰好德川家齊又讓人把黑鍋扣到了光格賤仁的頭上……所以,倭國這次的亂局根本就不是因為什麼監工、僕從軍賺到的工錢更高,而是倭國那些矮矬子們已經對現狀極度不滿。
……
德川家齊傻傻的跪坐在榻榻米上,望向眼前一眾留學生的目光中滿是疑惑。
偏向於德川家齊的留學生大多都是老牌的貴族出身,他們還沒有鬧騰著要勸本將軍奪位登基,你們這些跟平民差不多的遣明使就要折騰起來了?
但是不管德川家齊再怎麼疑惑,都改變不了一眾遣明使在勸進的現實。
渡邊七右衛門苦口婆心的勸道:“大明所有的孩子從出生那一天起就擁有進入學堂讀書的權利,大明的百姓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土地,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遠勝我倭國百倍、萬倍,這是為什麼?”
說完之後,渡邊七右衛門卻根本不等德川家齊回答,就自顧自的說了下去:“因為大明皇帝經歷過民間疾苦,他知道大明百姓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他知道百姓需要什麼。”
“可是倭國的添黃知道什麼?他知道個錘子!”
“自幼長於深宮婦人之手,不識民間疾苦,不思進取,這樣兒的人怎麼能夠做倭國的添黃呢?”
“如果大將軍想要倭國富強,如果大將軍想要倭國百姓生活富足,那就請大將軍進倭國添黃位!”
“大將軍既得倭國添黃位,則倭國上下必可一心圍繞在大將軍身側!”
“……”
渡邊七右衛門的嘴巴一張一翕,一番話直說的德川家齊瞠目結舌。
德川家齊很想問問渡邊七右衛門,你個王八犢子到底知不知道倭國以前是什麼鳥樣兒?知不知道倭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南北朝?
彼汝娘之的,當初足利義滿好不容易才把倭國南北朝並回一塊兒,只要本將軍一奪位登基,那倭國豈不是又要陷入南北朝的局面?
德川家齊微微皺眉,沉聲道:“此事休得再提,若是再有下次,定斬不饒!”
說完之後,德川家齊就徑直起身離開了屋子,撇下一眾遣明使在屋子裡大眼瞪小眼兒。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後,渡邊右衛門才沉聲道:“諸君,大將軍唯恐倭國生亂,故而不應我等之請,然則大將軍卻忘了,倭國縱然生亂也不過是一時之痛,可是若不加以改變,恐怕早晚都有病入膏肓的那一天,到時又該如何?須知倭國之疾已在肌膚,欲除陳痾,必先去其爛肉方可!”
渡邊右衛門的話音落下後,剛剛還有些垂頭喪氣的一眾遣明使頓時又滿血復活,紛紛叫嚷著要再勸德川家齊進倭國添黃位。
然而渡邊右衛門卻高深莫測的說了一句:“諸君怕不是忘了三辭三讓的典故?”
站在渡邊右衛門身邊的松下一晚聞方卻是一愣,問道:“三辭三讓?如今大將軍已然可以算做一辭,我們再勸兩遍倒也不難,可是這讓……”
渡邊右衛門嘿的笑了一聲,搖頭道:“不錯,就是三辭三讓——所謂三辭,是指大將軍再三推辭,而三讓卻不是說我等三次進勸,而是……”
松下一晚皺眉道:“他又如何甘心三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