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絲毫不好意思的朱勁松接著道:“還有,朕會讓五軍都督府那邊抽調幾個軍中的監軍,讓他們也去給這些留學們上上課,告訴他們該怎樣忠君愛明。”
朱勁松記得後世的西崑崙還是哪兒來著,有個屁大的小國家叫做蘇什麼丹,這個國家因為屁大點兒的什麼事兒自己跟自己打起來了。
打起來的雙方之中,南丹的很多中高階將領在石家莊陸指學習過,北丹的則是師從國防大學。
也就是說,南北兩丹之間的一互毆,其實可以理解為同門師兄弟互相懟起來了。
差不多也就是氣宗和劍宗之爭。
到後來誰贏了,朱勁松表示自己沒記住。
但是這石家莊陸指和國防大學這兩座種花家高等軍事院校的較量,卻是被朱勁松深深的記住了。
現在朱勁松打的就是這個目的——先把這些留學生都弄成腐儒,再派一群監軍去給他們洗腦,然後再挑一些洗的好的傳授一些基本的戰爭理論或者帶兵打仗的學問。
試想一下,這些留學生在大明待習慣了,是不是會覺得大明的月亮圓?等他們回去之後再過一陣子野人生活……
嘖嘖。
以己度人,這些在大明待久了的留學生,其中只要有那麼三五個學的好的,他們就能把歐羅巴和倭國搞成一鍋粥。
而這個時候,是不是就需要大明以爸爸的身份來調停了?
調停是需要出人力資源的,你找大明爸爸調停能不給些好處?
萬一大明爸爸選擇了不插手,那麼後果就很可能是這些留學生們會獲得勝利。
而心向大明的留學生們獲得勝利之後,大明能得到的好處,估計會比現在要多上好幾倍。
哪怕是沒有呢——反正他們的國家在經過動亂之後肯定要元氣大傷,大明爸爸這時候不管是討伐無道還是弔民伐罪,都會比正情情況下要容易的多。
至於說這些留學生會不會忽然打通任督二脈,甚至反過來為害大明……
很明顯,整個世界上也就只有中原堂口才能做到自己跟自己打也能打個五千年,這種五千年積累下來的戰爭本能,根本就不是那些蠻子們學上一兩天兵書就行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中原堂口的小屁孩是怎麼玩打仗遊戲的?國外那些小屁孩是怎麼玩打仗遊戲的?
再說了,又不是啥都教,肯定要留上幾手才是
……
回到了鴻臚寺給安排的驛館之後,德川家齊就興沖沖的找到了鄭江輔,說道:“好訊息!大明皇帝陛下已經接受了倭國稱藩的事情,也接受了派遣遣明使的提議!”
鄭江輔點了點頭,主動給德川家齊倒了一杯茶水,遞給德川家齊後問道:“那麼,大將軍打算怎麼安排這些遣明使?”
德川家齊一愣,反問道:“什麼怎麼安排?難道不是把人派過來之後,由大明來安排嗎?”
被德川家齊這麼一問,反倒是把鄭江輔給問愣了。
仔細斟酌一番後,鄭江輔笑著問道:“遣明使之事,可以由大將軍一言而決?倭國天皇,哦,現在已經成了天王,倭國天皇那裡,各個藩主、大名那裡,都不需要考慮?”
德川家齊皺眉道:“鄭君可有所教我?”
鄭江輔呵呵笑了一聲,又接著問道:“敢問大將軍,是眼前的利益重要,還是倭國的未來重要?”
德川家齊略一躬身,答道:“自然是倭國的未來重要。”
鄭江輔嗯了一聲,又再一次問道:“敢問大將軍,是倭國徵夷將軍為重,還是大明順義郡王為重?”
德川家齊皺著眉頭思慮半晌,答道:“兩者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若非我是倭國徵夷將軍,大明皇帝也不會冊封我為大明的順義郡王,若是我不接受大明順義郡王的冊封,以後自然也當成不倭國的徵夷將軍。”
鄭江輔心中一凜,再次嗯了一聲後說道:“自從大將軍決定要接受大明皇帝提出的《明日友好七條》,便知大將軍必然是以倭國利益為先。”
眼看著德川家齊的臉上露出一抹笑意,鄭江輔又接著說道:“大將軍把遣明使的名額分出去一些,便是損失了眼前的利益,而贏得了倭國的未來。”
德川家齊點了點頭,表示認同:“哈依,家齊明白了。可是,如果多派一些呢?畢竟來學習的人才多了,回去之後為德川家出力的也會更多?”
鄭江輔反問道:“表面上來看,是這樣兒的沒錯。可是他們一旦到大明來,則必然會有各種花費。幕府,現在能承擔的起麼?”
聽到鄭江輔這麼說,德川家齊臉色不禁為之一變:“確實,自從天明大饑荒以後,幕府和朝廷的財政就越發緊張,根本無力承擔太多的花費。”
鄭江輔點了點頭,說道:“所以,我才會勸說大將軍把名額分出去一些,讓天王和那些藩主、大名之類的也都掏錢,如此,才是細水長流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