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半晌之後,德川家齊才咳了一聲,說道:“這份條約,幕府其實並沒有資格簽訂。”
被德川家齊這麼一說,在場的一眾大佬們頓時眼前一亮。
沒錯啊,幕府雖然是倭國實際上的掌控者,但是名義上的倭國國主,卻是縮在皇宮裡的倭國天皇。
籤,或者不籤,這是由幕府來決定的,但是最後簽下這份條約的……
天皇嘛,是高天原的神,萬世一系,這種鍋,背的動。
更關鍵的是,現在的光格天皇總是想著法的噁心幕府,現在也該輪到幕府噁心噁心光格天皇了。
眼看著一眾大佬們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德川家齊便再次咳了一聲,說道:“我先進宮,去找天皇陛下商議此事。”
……
光格天皇是東山天皇朝仁的曾孫,閒院宮典仁親王第六子,一開始的時候名字叫做師仁,後來改為兼仁。
要是沒有什麼意外的話,兼仁其實是沒有機會當上倭國天皇的,最終的出路應該是到寺院裡出家為僧,因為從他爺爺那一輩開始,閒院宮就已經從倭國皇室分立出去。
問題是出了意外。
1779年,也就是錢聾四十四年,倭國的第118代天皇,桃園天皇忽然掛了,而桃園天皇又只有一個女兒,並沒有兒子,也就是說皇室正脈自此中斷,這就需要從四大親王家族中選取一個皇位繼承人。
由於閒院宮離皇室正脈血緣更近,倭國的眾臣子也希望桃園天皇唯一的女兒成為皇后,在經過一番嚴格的挑選之後,發現只有未婚的兼仁最為合適。
於是,兼仁就當上了倭國的第119代天皇,死後諡號「光格」,是恢復了自光孝天皇以來近千年沒有使用的漢風諡號,葬於後月輪陵。
是不是跟嘉靖當皇帝的過程很像?
更像的是,兼仁也整出來一個倭國版的大禮議,只是兼仁沒有嘉靖的本事,倭國版的大禮議最後只落得個一地雞毛的下場——
兼仁上位之後,其親生父親閒院宮典仁親王還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出現了兒子的地位比父親還高的情況。
另外,按照《禁中並公家諸法度》,有一條規定“三公之下親王”,也就是說,朝廷中有三位大臣,比親王的地位更高。
嘉靖想著給他爹媽上尊號,兼仁也同樣想給他爹弄個“太上天皇”的尊號。
1788年,兼仁直接向幕府申請,要求給他親生父親加上一個“太上天皇”的尊號。
此時的幕府執政者,恰好就是剛剛上位的德川家齊跟松平定信的組合。
對於兼仁的申請,德川家齊跟松平定信的態度非常堅決,堅決的拒絕這一請求。
可是,兼仁這貨也不是吃素的,眼看著跟幕府商量不通,乾脆就搬出了幕府官方意識形態——朱子學,並召開了一場會議,結果是倭國的40名公卿當中有35名同意加封閒院宮典仁為“太上天皇”。
在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兼仁的叔叔鷹司輔平就有些慌,因為一旦尊號確定,就肯定會引起倭國朝廷和幕府之間的矛盾。
鷹司輔平一方面安撫兼仁不要輕舉妄動, 一方面聯絡幕府,表明願意放棄加封尊號之事,希望幕府適當地提高一下親王的待遇。
德川家齊和松平定信收到信件之後,就知道朝廷內的公卿也不是眾心成城,於是開始進行大清洗活動。
首先依據“大政委任論”,將統一加封“太上天皇”尊號的公卿,進行處分,對於光格的親生父親則加以安撫,增加了一些俸祿。
想要給親爹爭取名分,結果卻以增加一點兒俸祿而收場,兼仁跟幕府之間的樑子也就算是結下了。
兼仁時不時的就會搞些動靜來噁心幕府,而幕府也時不時的給兼仁添堵。
當然,要說兼仁是出於仁孝,所以才想著給他親爹弄個太上天皇的尊號,那完全就是扯蛋。
說白了,兼仁這是在模仿嘉靖玩過的套路,想要透過給他爹上尊號的方式來掌握倭國朝堂,拿回原本應該屬於天皇的權力。
這些權力,恰好就是被德川幕府的第一代扛把子德川家康收歸幕府的。
現在,德川家齊準備把權力還給兼仁。
一見到兼仁,德川家齊就按照覲見天皇的禮儀給兼仁行禮,然後拜伏道:“此事事關重大,臣不敢擅專,請天皇陛下御裁!”
兼仁的臉皮忍不住抽了抽。
能學習嘉靖搞大禮議,就足以說明兼仁不是個啥都不懂的治政小白。
德川家齊這是還政於天皇來了?
不是,這癟犢子是讓朕給他背黑鍋來了!
點選下載本站APP,海量,免費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