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德川家齊和松平定信的分析,只要朱勁松還自認是大明正統,而鄭江輔又願意替倭國多說幾句好話,那麼朱勁松就不得不給鄭江輔幾分面子。
因為鄭江輔是鄭成功胞弟田川七左衛門的七世孫,跟大明國姓爺鄭成功是血親,而且七左衛門曾經“親詣江戶,請赴明戮力成功,滅建虜以報仇”,怎麼著也得有三分香火情。
可惜的是,七左衛門這一系跟德川幕府的關係並不怎麼樣。
眾所周知,倭國的矮矬子們多多少少都有點兒腦子不正常。
鄭芝龍當初跟倭國以及德川幕府的關係還算不錯,不但長期和倭國大做貿易,連妻子也是日本人,甚至受到平戶藩主松浦氏厚遇,在平戶擁有家業。
但是當鄭芝龍想要把妻兒都接回中原的時候,卻又遭到倭國的數次阻撓,南明隆武元年十月時,鄭芝龍再一次想要接回滯留倭國的妻子和次子,結果倭國又把鄭芝龍的次子七左衛門扣下當質子,雙方關係一度鬧的很臭。
按照黃宗羲所著的《日本乞師紀》以及《行朝錄》的記載,當初大明要唱涼涼的時候,國姓爺也曾數次找德川幕府借兵,雖然矮矬子們多少也贊助了一些物資,但是最重要的兵卻是沒能借到一個。
“……不予發兵,助銅熕(銅製大炮)、鹿銃、倭刀為備。”
包括七左衛門想要去中原堂口跟著國姓爺一起報仇,也因為德川幕府的阻撓而未能成行,只能不斷輸送人力、物資供應國姓爺,幫著國姓爺維持組織海上貿易命脈,直到德川幕府鎖國。
有著這麼多破事兒在裡面,要說德川家齊有把握能夠說動鄭江輔,那純粹就是扯淡。
然而出乎德川家齊預料的是,鄭江輔毫不猶豫的就答應出使大明。
……
當鄭江輔登船前往大明之時,倭國跟八旗毛熊的戰爭也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八旗毛熊跟毛熊八旗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很多人都容易弄混——如果毛熊俘虜的數量夠多,能夠完整的編製成八個旗,那麼他們的編制就是毛熊八旗,而像現在這樣兒人數極少,甚至連一個旗的編制都不到,就只能稱之為八旗毛熊。
就像努爾哈赤當初起家之時,投靠建虜的草原部眾被編為八旗蒙古,而等到大清徹底支稜起來,草原上的部落都投靠了建虜之後,建虜就把草原編制為蒙古八旗。
問題就出在八旗毛熊的兵力太少這上面。
論不怕死的程度,倭國矮矬子們跟八旗毛熊大概也就是個不相上下的水平,但是論到體型、體力以及後勤補給等方面,八旗毛熊就遠超倭國矮矬子們了。
矮矬子們唯一的優勢就在於倭國武士並不值錢,相比於死一個就少一個的八旗毛熊,倭國矮矬子武士卻能源源不斷的補充兵員,再加上矮矬子們又講究武士道精神,常常倒騰著小短腿跟八旗毛熊打對攻,以致於八旗毛熊的數量是越打越少。
八旗毛熊越打越少,蟎州八旗和朝鮮計程車卒又指望不上,以致於大清方面計程車卒越發低落,而矮矬子們卻是越打越精神。
這就讓人很蛋疼。
尤其是八旗毛熊兵力劇減,朝鮮方面不斷失地的訊息傳回直隸之後,和珅和中堂差點兒就被氣瘋。
和中堂的心裡也很清楚,想要解決眼前的困境,要麼就把廓爾喀八旗調到朝鮮,要麼就弄來大量的毛熊俘虜以補充八旗毛熊的消耗,或者我大清的蟎州八旗能夠忽然崛起,除此之外,基本上就沒什麼好辦法了。
駐紮在廓爾喀那邊的廓爾喀八旗自然不用考慮,而被十五阿哥顒琰送到直隸的廓爾喀八旗又和朝鮮八旗一起,都跟著八阿哥永璇去懟毛熊了。
至於說大清的蟎州八旗……
說多了都是淚!
在這種情況下,和珅和中堂能怎麼辦?
指望錢聾老狗?
號稱十全武功的錢聾,實際上沒帶過一次兵,更沒有打過一次仗,一輩子最大的能耐就是六下江南,視察了無數小娘子們身上的河道工程。
面對這種局面,錢聾老狗也只能是無能狂怒一番,然後再把問題扔給和珅和中堂去處理。
和中堂甚至私下抱怨:“本中堂,眼看著就快成裱糊匠了!”
當然,抱怨歸抱怨,和珅和中堂能夠混到軍機大臣的位置,那可是有真本事在身的,即便是這種令人蛋疼的局面,和中堂依舊想到了破局的辦法——
在仔細分析了朝鮮的戰局之後,和珅和中堂認為,大清的蟎州八旗之所以畏戰怕死,是因為不差錢兒,而朝鮮計程車卒之所以畏戰怕死,則是因為錢沒有到位。
就跟大清之前派去剿滅朱逆的那些綠營士卒一樣。
那些綠營士卒都是什麼模樣?
平日裡欺壓百姓,踹寡婦門,刨絕戶墳,什麼事兒缺德他們就幹什麼,戰場上則是能退則退,面對朱逆更是主動整理好裝備然後跪地投降!
而某些投靠了朱逆,然後跟著朱逆回過頭來打攻打大清的綠營士卒又是個什麼模樣?
悍不畏死!頂著炮火衝鋒!能把大清八旗給打出屎來!
同樣的一批人,前後如此巨大的反差,為啥?
不還是因為大清不把綠營兵當人,上面的兵頭們吃空餉,喝兵血,甚至役兵為奴,簡直就是一人當兵,拖累全家的典範,這種情況下,誰還願意賣命?
反觀朱逆那邊,從不拖欠軍餉不說,甚至還對當兵的各種優待,對其家屬也是各種照顧,簡直就是一人當兵,全家都跟著受益,人家那士卒打起仗來,自然就悍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