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側!
可惜,天啟並沒有給施奕文這個機會。
幾乎是在他接到施奕文“以年老體邁”請求致仕的奏摺後,就立即同意了,甚至不顧內閣的反對。
而在其是否返鄉的問題,天啟也沒有明示甚至沒有暗示,在他看來,施奕文的致仕是在試探,試探他的底線在那裡。
其實,朱由校未嘗不是在試探施奕文的底線。
致仕,或許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施奕文的致仕是不同的,沒有帝王對老臣的挽留,甚至都不需要施奕文反覆表明心跡,更不需要皇帝的再三挽回,以示皇恩。
皇恩!
最大皇恩是什麼?
是施南安繼承南海宣慰使的職位。
但是,天下都在關注著致仕之後的施奕文去向。
天啟的試探是什麼?
就是想要看施奕文致仕後的去向。
天啟四十年,八月初六,宜遠行!
這一天,南天門外海一支龐大的艦隊正在集結,置身於旗艦“撫夷”號上的施奕文,默默的注視著南天門。
是非成敗轉頭空!
自己到底收穫了什麼?
1644年,原本,在那一年,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吊死了在那棵歪脖子樹上,大明就此宣告滅亡。
然後,建奴入關,天下盡陷韃虜之手,華夏民族幾乎永墜黑暗之中。
……
但是現在,大明朝卻好好的,朱由校還活著,再沒人叫他那個什麼“木匠皇帝”皇帝了,他的腹黑……有目共睹。
當然了,大明的問題,他依然還是沒有解決,土地兼併,士紳橫行,如此種種……
可是,這一切並不妨礙大明的中興。
是的,現在在好事之徒的口中,天啟已然成為了“中興之君”。
大明非但沒有滅亡,反而再次強大起來。
至少,表面上顯得很強大。
他擊敗了韃虜,收復了遼東,他禦敵於國門之外,他拓疆土於碧波萬里之處。
這個大明委實比歷史上更強大了。
可是,頑疾未除啊!
對此,施奕文比任何人都清楚。
“父親,孩兒……”
站在父親的身邊,施南安張張嘴,還是沒有說出話來。
“不用再說了,為父此去,不單是為了咱們施家,也是為了華夏,”
是啊!
北美大陸才是華夏的未來啊!
大明頑疾未除,那怕就是躲過了小冰河期又能如何?
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人口的日益增長,大明的頑疾就會成為要命的瘡傷,總有一天會奪走大明的氣數,而在那之前,北美將會源源不斷的吸引來自大明的移民,最終,那裡會成為另一個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