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也沒有什麼深奧的東西。
在遠古的時候,人類沒有語言,而且很簡單,彼此間需要溝通時,就用手勢和表情來表達。
比如兩個部落相遇的時候,如果其中一個部落扔給另一個部落一隻果子,就表示友好,如果扔的是一塊石頭,那就是說,“快走吧,不然就打你們!“這就是啞示語,是用形象和感覺來表達意思的語言。
而蝌蚪崖上面的文字,與這個差不多,是一種啞示語的作用。
那塊天然形成的岩石,非常的醒目,使古時路過這裡或定居在這裡的先民們想起了一個他們久久不能釋懷的往事,那就是他們的祖先來自黃河流域。
所以,那段崖壁上記載的文字,就是這個意思。告訴後輩,我們是來自黃河流域的。
那次科研,葉修文並沒有收穫什麼有價值的文獻,但卻讓他了解了蝌蚪文。
當然了,蝌蚪文也分很多種。像這殘片上的文字,就屬於一種常見的蝌蚪文。而還有一種蝌蚪文,則更為難懂。
在金庸《俠客行》裡,曾經提到過關於蝌蚪文的描述。
中那些識文斷字、武藝高強的武林高手們不就是執著於蝌蚪文的“字面“意思而百思不得其解嗎?
但石破天大字不識,卻憑感覺和字形參透了蝌蚪文的秘密。
這隻能說,石破天誤打誤撞,主角光環實在是強大,否則尋常人參悟幾十年,幾百年,也未必能參透其中的奧秘。
這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葉修文便屬於後者。
這殘片,在那穀梁少勳手裡二十年,他也未曾參透玄機,但在葉修文的眼中,他卻僅是看了兩眼,便明白了一個大概的意思。
這‘天傷劍’,雖然僅有一式,但倘若他要練成了,他覺得,連氣海境的武者,都能殺得。
這劍招是需要用自損來提升戰鬥力的。受傷越重,越瀕臨死亡,劍法越強。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大弊病,試想一下,每次都在受傷,或者瀕臨死亡的情況下,爆發強大的戰鬥力。那麼長此以往,這個人受到的暗傷,一定會很多。
一個人的暗傷,在年輕的時候,還沒有什麼,但是一旦上了年紀,就很是有問題。
很多絕世高手,待到六旬之後,便會提前步入天人五衰,身體蒼老,迅速衰敗,這究竟是為什麼?
因為身為習武之人,必然比一般人長壽,這是必然的。就如同一名‘氣海境’的高手,活上兩百年,根本不成問題。
但為什麼,能活到百歲的人,卻少之又少?就是因為如此。
年輕的時候留下了暗傷,一過六十歲,暗傷發作,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提前步入了天人五衰,這人輕者境界大跌,不得寸進,重者暗傷發作,直接便駕鶴西歸了。
所以由此可見,這暗傷的可怕。身體受一次傷,便等同交一次稅,而‘天傷劍’,每每出劍,都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此劍究竟能用嗎?葉修文在自己的心裡,畫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此劍雖然好,但能不用,還是不用!”
葉修文可嘆道,將殘片收了起來。他蹙著眉,看著遠方的少林寺。他希望這一次,在少林不會用到這‘天傷劍’,並且他也不想練這‘天傷劍’。
此劍一旦練成,他至少要折壽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