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十二年七月。
劉備、龐統決定出兵雒城,這個時間也比正史上提前了整整六年。
出兵那日,並沒有演義記載的那樣,彗星墜於地,夢中神人擊中劉備右臂;更無龐統馬失前蹄,孔明寫信勸諫。
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並無二致,若說唯一有變化的,或許是將士們來到益州一路順風順水的心態。
準確的講,與其說是心態,倒不如說軍隊產生的一種歸屬感,一種榮譽感,一種核心凝聚力。
他手下的五千老兵,有的經歷過南下逃亡時的阻擊戰,有的經歷過赤壁之戰,有的經歷過荊州之戰,甚至有的幾乎全部都經歷了一遍。
這樣計程車兵,對於他們來說,戰爭早就如同家常便飯一樣。
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普通軍隊傷亡率超過百分之十,部隊基本上就不能打了;到了百分之三十,部隊基本上就全部報廢,百分之三十的戰損率也幾乎是他們能夠承受的極限。
至於能夠戰損百分之七十依舊還能繼續堅持的軍隊,雖然少見,但是也並非沒有。
而龐統所帶的這隻軍隊,正是這種精銳中的精銳!
......
卻說那日,龐統帶著手下的這些袍澤迤邐前行,一抬頭便看見兩山之間道路逼窄,樹木叢雜;再加上此時正是夏季,枝葉甚為茂盛,龐統內心也不由得咯噔一下。
要知道,此處地形,要是作為埋伏之地那可是再合適不過了。
出於謹慎,他還是停下了腳步,派遣士兵前去檢視。
不久,直到傳令兵來彙報前方並無異常之時,龐統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莫非...是自己想多了嗎?
搖了搖頭,龐統按捺住自己那不安的心,選擇了繼續前進。
就在他們將要透過這個山谷之時,卻聽見身後一聲炮響,緊接著弓箭便如飛蝗般朝自己這邊傾瀉而下。
見此龐統哪能不知自己是中了敵軍埋伏,他剛想發號施令讓將士們舉盾防禦,卻聽見魏延先他一步,一聲大喝。
“御!”
精銳不愧稱之為精銳,龐統所帶的這五千老卒的戰鬥經驗和戰鬥素養絕非常人可比,只在剎那間,就已經擺好了防禦陣型。
雖然益州軍的第一波箭雨打了龐統一個出其不意,但是終究還是讓他們有了一些時間喘息。
遠在半山腰看著如此情形的張任,不由得皺了皺眉頭,果斷下令全軍壓上。
可以說,張任的軍事嗅覺相當敏銳了,第一波偷襲按理來說應該是最應該建功的一波,但是面對龐統手下的精銳,他的第一波箭雨似乎並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效。
於是他果斷命令白刃戰,他就是打算就是要在龐統立足未穩之際抓緊時間擴大戰果!
若是讓他們扎穩腳跟,自己這邊損失將會更大!
張任心知自己麾下計程車兵和這夥漢軍相比,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在武將上面,差距的也不是一點半點。
那麼...想要吃下這夥人,他就只能靠人數去堆!
他在這個山北小路整整埋伏了三萬兵馬!
當益州大軍放棄箭雨,直接發起衝鋒之時,龐統一時間也沒反應過來,因為張任選擇衝鋒的時機...
屬實太好、太快了!
戰場之上,兩軍接觸的那個地帶,彷彿矛和盾的碰撞,瞬間便化為了死亡絞肉機。
雖然漢軍佔據著武器裝備的優勢,但是架不住益州軍的人多啊!
張任也彷彿下了血本一般,以一種全然不管不顧的打法,衝擊著龐統的陣型,沒有試探,沒有鬥將,甚至沒有圍三缺一,他就是要用自己的大軍把龐統圍殺在這狹窄的山谷裡!
勝利的天平也一點點的在向益州軍傾斜,畢竟...人力有時盡。
魏延此刻也加入了戰鬥,他本一直守護在龐統身邊,生怕龐統出了問題,但是當手下士兵的防線開始隱隱出現崩潰之勢時,他再也忍不住了。
若是再不出手,他們可能都得死在這!
所以他帶著手下親衛,且戰且退,準備往外突圍。
然而就是他一晃神的功夫,在他不遠處,龐統便被一隻箭矢給射下了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