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指望這幫親帝派,他們更多的是理想派,而非實幹派。
這樣的人做朋友可以,做偶像也可以,但是就是不能一起謀劃大事,他們做事往往會想當然,太理想主義。
就拿王子服來說吧,你說他傻嘛?能夠做到漢朝大官,並且能夠一眼看出自己在虛與委蛇,立刻拿出衣帶詔威脅自己的人又能傻到哪去呢?
但是你說他聰明吧,上來就跟自己交底,像一個愣頭青一樣,絲毫不怕自己去告密,這種人又能聰明到哪去呢?
而且眾人沒有謀劃,沒有聯絡,甚至估計衣帶詔裡的人心都不一定是齊的。
總而言之這幫人就是一群理想主義者,至少王子服這種人是。
而董承嘛,可能是,但是也不排除他想取曹操而代之,畢竟權利的誘惑是巨大的。
而這幫人的聚集,完全靠著一個詔書上的簽字。衣帶詔本身是一件毫無價值、僅有高風險的東西。但是其實它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取信於人,而在於脅迫參加。
見過這份詔書的人就被這份詔書逼到了牆角:只有舉報或者參加兩個選擇。
因為有切實的證據可以證明董承“謀反”,知情不報就是死。這個死,也許是曹操殺,也可能是董承殺。
這樣一來,衣帶詔就變成了一個真正有意義的核心道具。
江寧就是被這樣綁上了賊船,江寧也思考過,自己為什麼會被看中。
就像王子服說的,自己一開始就和曹操手下的文武官員不對付,那麼自己告密的可能就非常小。
其次,自己還以十三歲之齡做出來了一點成績,而放眼望去,同齡人有幾人能做到?
可以說,同齡人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正因為年歲小,根底乾淨,沒有勢力,又有才能,還和曹操手下官員有了嫌隙。
這簡直是上天賜給大漢的,也難怪這幫親帝派會看上江寧。
待到王子服離去,江寧躺在地牢裡,這已經他在地牢的第五天。
按照郭嘉和師兄所言,等到曹操揍完劉備,然後就可以回來和袁紹決一死戰。
歷史上也是如此,曹操就是排除了內憂外患,然後開始了他的發家之路。
那麼現在隨著江寧的到來,所有事情都有所提前,這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不管現在是誰在背後作梗,也不管是否曹操是否秋後算賬,江寧有自己的考量。
只要自己離開了曹操,離開了這個漩渦中心,那麼這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不管是徐庶師兄還是郭嘉,他們所給的解決方案都是基於自己在曹操手下效命來安排的。
但是...
恐怕自己已經沒辦法在待在曹操麾下了啊。
曹操,你不仁,可莫怪我不義!
現在局勢如此紛亂複雜,好幾方都在角力,那麼不如...
就讓這局面更亂起來吧!
江寧終於下定決心,隨即招呼了獄卒。
“江寧小兄弟,你...喚我來有何要事啊?”
“我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