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某城賓館窗前,看到有出殯的隊伍,似是去火葬場的路上,我看到人群裡沒有悲傷,可能他們都迷惑,死亡,意味著什麼……
前幾年,有幸隨原來老闆去過因度,這個國家可能更多的人因為種族制度,讓我們感覺他們多是愚昧的人,但當我看到翻譯家的一個事,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那天,翻譯接到了訊息,他爺爺故去了,而我們正在附近考察投資意向的地方,因為他家境算是中等,所以他的領導在徵求我們的意見後,直接把車開到了他家,我們去之後,本著理解和尊重的心情,在一邊等待他領導拜祭完後離開,可我看他們進去很久也沒有出來,我本身是對這種事情比較關注的,所以就偷偷看了看院子中怎麼了,我看到人們沒有放聲哭泣,只是由大人帶著一眾孩子們排著隊,然後去觸碰逝者的身體,且大人們在對孩子低聲說著什麼,孩子點著頭,或落淚或木然等等,當時我非常奇怪他們如此做法,但是那種場合又是不能多問的。
後來領匯出來後,因為沒有翻譯,我們直接回了賓館,自顧自做自己的事去了。
就這樣,隔了一天後,翻譯回來了,我們繼續考察,我的那個疑問,依然在心,但始終沒有問,就在最後一天,我們要離開因度,作為答謝,我們回請餐飯時,我忍不住了,就悄悄的問翻譯那天的事情。
翻譯已看不出有什麼悲傷,他說,“那沒什麼,我們這裡有這樣的習慣,就是當祖輩去了,大人會告訴孩子們,祖輩去世了,而觸碰逝者身體就是告訴孩子們,這就是死亡!”
“認知死亡?”我有些驚愕地問。
翻譯點點頭說,“是啊,根本在於告訴孩子,人生有限,要學會珍惜自己生命的每寸時光。”
我‘噢’了一聲,表示理解了。
翻譯看我愣神,接著說,“其實你們中國人可能不太會理解,因為在你們傳統裡,‘死亡’這個概念是被忌諱的,每個人都喜歡被說‘萬壽無疆’,但那不是自己騙自己嗎?”
我點頭說,“是的,有時候,我們也該學會面對現實,就如你們從小就教會孩子,怎麼去面對親人離世。”
翻譯說,“傳統而已,有好的,也有壞的,就如我們種姓制度等。”
我聽完,瞬間對他有些佩服,他看出我的眼神,會心一笑,再也沒有說什麼……
其實,不管怎樣,對於一個人類生命個體而言,你的人生全部都是假的,只有在死亡那一剎那,你才會覺得自己真正生活過,想起去珍惜,可為時晚矣,至於以後的事情,交代給別人做的事情,更都是虛空的,如果說非得說再有什麼的話,那就是能教會孩子面對些什麼,才是最正確的事吧。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離去,將來不一定,也未必能夠留給孩子多少財產,卻一定要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做一個孝順,善良,正直,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本是普通百姓,過的都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能夠孝順雙親,教育好子女,有份正經的工作,沒病沒災的就很好了,不要過分去追求身外之物,求的越多心就會越累,那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