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裡的兩個野雞蛋,趙金寶激動的心情一下子就不見了。進了灶房,打算把兩個激動給老孃煮了。
“大哥回來了?”灶房了,薛小荷和劉玲正在忙活著做晚飯。
“咋是你們在做飯?”趙金寶看到她們在灶房,愣住了。肉香味是從灶房裡飄出來的,不應該是雷秀珍在灶房麼。
“咱不做飯,今晚的飯不吃了?”劉玲說。
“那……這肉香味……”趙金寶當然不敢想肉是自家的,但不是自家的,雷秀珍能放心把肉丟在鍋裡,人不見了?
他們家和雷秀珍家到現在還是共用一個灶房。
“金柱跟人家借了點票子,特地買了肉骨頭和豬大油,俺給媽熬了一鍋骨頭湯,咱今晚也沾媽的光解解饞。”劉玲說。
“他上哪借的錢?”
自打他們家落魄了之後,一些親戚朋友躲他們跟躲瘟疫似得,咋可能有人會借他們錢。
“俺問他,他沒說,反正能借到就不錯了,總比餓死強。”這句話是薛小荷說的。
趙金寶心裡還在糾結錢的事,擔心是趙金柱用非法手段弄來的。
“對了,你一下午有啥收穫不?”劉玲問。
趙金寶回了回神,“就撿了倆野雞蛋,一起給媽煮了吧。”
他把雞蛋遞過去,劉玲隨手接了過來,“好東西不能一口氣吃了,雞蛋留著明天再煮吧。”
醫生說婆婆的情況要慢慢調理,以後日子還那麼長,這點好東西也只能救燃眉之急。
……
趙金枝家這幾天來來往往的人不斷,都是聽說趙金枝考上大學,七大姑八大姨少不了要來恭喜恭喜。就連那些平時十年八年不來往的人,這會也神奇的冒了出來。
俗話說來者是客,趙金枝也都一一的招呼了。不過有些人看似是來道賀的,其實也是來攀關係的。
她現在開了一家工廠,生意紅火,在農村可是響噹噹了不起的成就。如今雖然可以自由找工作,但是外面的崗位有限,加上農村人沒什麼文化,想找一份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不少人都把苗頭指向了趙金枝的工廠。要是能在她廠里弄點活幹,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到家裡,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但是趙金枝廠裡的活也是有限,打雜的有毛子,鐵棍和張遠山就足夠了,其它工序都是技術活,學手藝要排隊,所以有些沾親帶故的就想走後門插進來,還有的想從她這裡拿貨去出攤。
從她這裡拿貨出攤趙金枝倒是沒覺得有多不妥,但是跟她來一句,先拿貨,賣出去之後再給錢。
趙金枝這就不幹了,她做的是生意,不是慈善。況且能好意思說出這種話的人,她相信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萬一把她的貨賣出去不給錢,她找誰說理去?
這種事她不得不防,況且也完全沒必要招惹這種事,省的到最後弄的吃力不討好,連親戚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