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匾額,若葉前往博物館。
走進實驗室,王教授和他的助手,用放大鏡,把匾額翻來覆去,研究了半天,連裂紋都沒放過。
一個小時後,他們終於出來了。
扶扶眼鏡,王教授說:“這塊匾,無論是從外觀,還是製作工藝、書法的寫作水平上,都不遜於真的,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仿造這塊匾的人,一定見過真的御匾,而且,他是位非常了不起的書法家。”
眨巴著眼,若葉不相信地問道:“您是說,御匾是假的?”
晃晃手中的放大鏡, 王教授點點頭。
為什麼要仿造御匾?誰仿造的?
“咱們博物館,典藏有康熙的好幾幅書法,也有一塊御匾。他的書法清麗灑脫,而此人的書法更顯成熟飄逸。若不仔細觀察,真辨識不出來。”王教授輕輕地撫摸著匾額上字。
喝著王教授的助手沏的茶,若葉試探著問:“真的御匾,到底能值多少錢?”
坐在側對面的王教授,摸摸後腦勺,微微笑道:“這個不好說。按以往經驗來看,拿到市面上,估計能拍賣到一兩千萬吧。”
“哈哈,我的姑姑們,估得還真準。他們等著要來分割遺產呢,誰知是假的。有意思!”若葉伸了個懶腰,嘲笑著說。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她因為御匾是假的而開心呢。
“拍賣行,價格說不清。比如,宋徽宗的畫,也炒到幾千萬……”王教授拿著放大鏡,對著御匾,似乎想從它那裡再尋點什麼出來。
“你別說,我們陳家,真收藏過宋徽宗的畫。但,那已是好早以前的事了。陳氏祖先,曾是南宋時的高官。在抗擊金兵時,他率領部眾,從金人手中,搶得了宋徽宗的畫,還有李清照收藏的金石、書畫……”
不過,這些都是傳說。
本想,找到御匾後,捐給博物館,再做一塊仿製品,展示在陳家大院。沒想到,這就是假的。好諷刺。
“這麼多年,你們陳家人就不好奇嗎?為何沒去找來看看?”王教授看著匾額,問若葉。
“陳家人都知道,御匾不準出賣。誰還有閒情去管它啊?近來,政府要開發,希望展示御匾,我的姑姑們要分錢,我才來理這事。”若葉也湊近去看。
“這塊贗品,也有七八十年了。到底是誰仿製的,為什麼要仿製,真的又到哪去了等等。這些問題,你能不能在陳家大院,找到蛛絲馬跡?”
“唉,教授啊,為這塊假的,我被蚊蟲叮咬了幾個大包……等我空了再去找找吧。請您替我保密,千萬別走漏了風聲。”若葉笑著開玩笑。
“仿製御匾這事,不是小事,我估計仿製的人,就是陳家人。你陳家有沒有在書法上造詣比較高的人?如此溯源,興許能找到仿製御匾的人,瞭解仿製的原因,以及御匾的去向。”
聽老人說,清朝末年,陳家好幾個厲害角色。其中一個,做過貝勒爺的老師。至於會不會畫畫,就不清楚了。
或許,陳氏家譜裡有記載?
可是,家譜在哪裡呢?若葉從沒見過,也沒聽奶奶提過。
陳家人到若葉這輩,已所剩無幾了。
能幫忙找到陳氏家譜的,若葉能想到的,只有比陳家人還熟悉陳家人的高詠了。
在棲鳳鎮工作了五六年,他熟悉全鎮的每一個村社,每一戶人家,甚至每家人的關係網路。
把尋找陳氏家譜的想法告訴高詠,他答應等他出院,就立即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