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城裡那些為了生計,不得不早起出門的人發現,街上多了不少小棚子,棚子簡陋,沒有人守著,只有一個或兩個水缸,有的地方還有些板凳供人歇息。
有些棚子前,會擺個牌子,寫著“免費解暑湯”;還有些棚子寫得更仔細——“花捲小吃店免費解暑湯供應點”。
起初沒有人相信會有免費的解暑湯,他們大多數步履匆匆,只是看一眼,再向一旁識字的人問一嘴,就離開了。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越來越多的人圍在旁邊好奇地觀望,有人想喝一碗,又怕喝了以後反被訛錢。
“也不知是真是假……按說佈施的棚子也有,但是沒見過這麼多的。”
“可不是嘛,誰家能有這麼豪橫?幾步路架一個棚子,還沒人盯著,要說沒貓膩,我可不信。”
“隔壁棚子不是寫了嗎,是花捲小吃店的解暑湯。”
“城外那家?那還有可能是真的,聽說那邊村子都是花老闆給難民們建的,她可是大善人啊。要不你先去試試?”
“哪有那麼純粹的善人啊?那村子裡的繡坊、旅館的收益不也歸她了嗎?再看看吧。”
正當人們猶豫不決時,一個臉被曬的通紅的人走上前:“你們不敢喝,我來做第一個!”
他揭開水缸蓋子,拿起一旁的水瓢和碗,舀起滿滿一碗,一口飲下。
“舒暢!”他大喝一聲,臉上的紅暈都消了不少。
他將碗放在桌子上,問道:“有人來收錢嗎?沒人我可走了啊!”
等了一會,沒有人回應,他便真走了。
眾人看著他的身影消失在巷尾,棚子裡依舊安安靜靜。
“原來真的不要錢啊!”
眾人恍然大悟,放心喝起來。
雖說棚子多,但是到了中午,水缸也差不多見底了。這時才看見有人過來補湯。
這些棚子的設立,讓城裡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不少,再沒聽見誰誰家裡的人被熱死了。
幾天下來,沒有人不知道花老闆做了一件大好事,慢慢的也有人開始擔憂,花老闆的店鋪、攤子都暫停營業了,而照她這樣散財法,也不知道能撐個幾天。
漸漸地,有人開始往棚子裡的水缸邊扔錢,有時是一個銅板,有時是兩個銅板,還有人路過小吃店,就往店門口扔。
其實大家的擔憂是多餘的,畢竟光賣冰激凌的銀子就不少了。
不光是城裡,花捲還在村子旁加設了不少的賑冰棚子,免費供給趕路的旅人。
上次糧倉被燒,花捲和趙知州提前轉移了官糧,後來朝廷又補發了,那些糧食應對這次旱災綽綽有餘。
而又有花捲的自來水相助,他們順利地度過了這個夏天。
終於等來了一場雨,全城的人都在歡呼,他們走出家門,在街道上、小路上,張開雙臂,盡情地享受雨水落在身上的感覺。
長達將近二十天的賑湯藥、賑冰也正式結束了。
城裡棚子拆除時,不少人都駐足觀看,他們不停念著感謝之詞。
那些個攤主解釋道:“你們不要謝我,我也是拿錢辦事,要謝就去謝花老闆。”
“對!我們去謝過花老闆!”
“可是,我們空手去嗎?”
剛熬過了旱災,他們大多數人生活窘迫,哪有什麼銀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