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回到酒店的時候,香君已經在等他,向他傳達了上級指示。
“組織上讓你小心,小林是一把雙刃劍。”
周林知道小林被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程度比吉川大的多,要想讓小林為已所用,還需要努力,但他願意努力下去。
7月27日9點,武漢的黃鶴樓,天氣晴朗,風清氣爽。
黃鶴樓在湖北省武漢武昌長江南岸,相傳也始建於三國,唐時名聲始盛,這主要得之於詩人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詩句。
黃鶴樓建在城臺上,臺下綠樹成蔭,遠望煙波浩渺。
中央主樓兩層,平面方形,下層左右伸出,前後出廊屋與配樓相通。全體屋頂錯落,翼角嶙峋,氣勢雄壯。
宋之後,黃鶴樓曾屢毀屢建,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但只存在了十幾年。
現僅留當時樓貌照片,已不是宋畫在高臺上叢建多座建築,而取集中式平面,高踞在城垣之上,平面為折角十字,外觀高三層,內部實為九層。
下、中二簷有12個高高翹起的屋角,總高32米。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
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
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
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
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
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這時,過來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她直接走向香君:“你們想聽黃鶴樓的故事嗎?”
“有什麼條件?”周林一看就知是講解員之類的人。
“一個大洋,給你們講一個美妙的故事。”女孩看了周林一眼。
“哪裡有方便的地方?”香君問女孩。
女孩笑著說:“一個大洋,給你們講一個黃鶴樓的故事,還帶你去一次廁所。花算吧?”
香君掏出一塊大洋遞給女孩:“快帶我去。”
周林笑著看著香君和女孩離開,因為剛才香君暗示他,這是地下黨的人來通知事情。
當香君與女孩再一次回到了黃鶴樓前時,女孩終於聲情並茂地講述著流傳下來的古老的故事。
很久以前,當黃鶴樓還沒有聳立在綿亙蜿蜒的蛇山之巔時,一位好心的當地人在山腳下開了個小酒店,為南來北往的客人接風洗塵,消除旅途的疲勞,人們都親切地叫他辛老闆。
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裡,小店裡突然來了位不同尋常的客人——一個衣裳單薄而襤褸的老道。
老道雙眼無神,目光呆滯,動作遲緩,他要了一碗酒,雙手抖抖索索地捧起後一口乾了,接著又口齒不清地叫了第二碗、第三碗……辛老闆跑前跑後,一直服侍到老道踉踉蹌蹌地跌撞出酒店後,他才驀然記起老人還沒付酒資。
第二天,老道又在同樣的時間來到小酒店,坐在同一張桌子前酌飲了同樣斤兩的酒,最後又未付酒資而去。
就這樣一天天老道來而復去,一眨眼就過了大半年。
辛老闆雙親早亡,一直以不能在父母膝下盡孝為平生憾事,因此他把這位有許多皺紋在風乾的臉上肆意縱橫著的老人當作自己的長輩一樣尊敬,從來不曾向他索要酒賬。
一天,老道豐中拿著一塊橘皮走進酒店,在簡陋的壁上畫了一隻引頸凝望的黃鶴,唱了一句偈子道:“酒客至拍手,鶴即下飛舞”,便飄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