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平米土地讓朱衛國等人大吃一驚,宋春濤卻道:“市長,五萬平方米並不多,僅僅是金龍食品有限公司達到年產量三四十億袋時的規模水平,很可能三年後還得擴建…………我們也知道要得土地有點多,但不能再小了,這件事我們也希望朱市長能夠協調一下,當然,土地相關的一切費用我們一分不會少。”
朱衛國看向開發區區長周久才:“周區長,你說一下吧,有什麼意見?”
周久才沉思片刻道:“正常來說,只要企業支付足額土地費用就沒問題,只是五萬平方米太大,整個開發區最大一家企業也不過佔地一萬平方米,所以…………我們也做不了主!”
周久才的意圖很明顯:還是由朱市長你來決定吧!
朱衛國手指敲了敲桌子,沉思片刻後開口道:“企業發展需要足夠的土地,特別是一些重點專案,土地是重要的要素之一,我們成立經濟開發區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土地問題。
既然企業有需要,我們政府就提供,不能畏手畏腳,當然,也不能白白浪費,這樣吧,周區長,你向金龍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一萬平方米………不,提供兩萬平方米的土地,另外再劃出三萬平方米做為儲備用地。
三年之內,金龍食品有限公司如果規模不斷擴大,再提供給他們,這樣即解決了企業當下的發展問題,也能更好的控制土地,兩全其美,我可以稱為2+3模式,宋經理,這樣做可不可以?”
宋春濤想著林雲交代的任務,心中感嘆:林雲真是神機妙算呀!
林雲猜測,即便朱衛國也不會答應給自己五萬平方米的土地,畢竟太大了,一旦傳出去,說政府把這麼大的土地賣給個人,即便是合法行為,可在北方還是會引起非議,那就退而就其次,爭取兩萬到三萬平方米的土地,起碼能讓金龍食品有限公司發展兩三年。
至於剩餘的土地,先讓讓朱衛國心裡有個數,等到明年老人家南方講話後,全國解放思想的大浪潮才會到來。
其實,對於這次和朱衛國見面,金龍食品有限公司可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林雲甚至寫了一篇發言稿,告訴大傢什麼能說,什麼不能。
什麼可以說?是那種雞湯式的話可以說,比如金龍公司致力於沈城的國民經濟發展;為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以及為了給工人謀福利等等,這種話必須說。
什麼不可以說?很多心裡話不能說,比如:金龍公司其實就是為了賺錢,我們都要成為千萬富翁!這種體現個人財富觀念的話千萬別說,即便是心裡話也不能說,如果說了,怕是要麻煩。
三年前,南方蛇港特區曾經組織過一次研討會,很多年輕學者被邀請過去參加這次會議。
會議並沒有設立中心話題,做為東道主的特區負責人在會上表達了自己對特區的認知,他說:特區是創業者的天堂,每個人來到這裡就要奮鬥拼搏,要為這座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倒是特區不歡迎淘金者到來。
這個話題立刻引來了一個年輕學者的反問:什麼是淘金者?
對方解釋道:淘金者就是隻為了賺錢的人,這種人,特區不歡迎。
這個回答引爆了會場,大多數年輕人齊齊開炮,批判對方這種言論不符合人性,有一種高高在上,不關注普通人的輕視感。
雙方你來我這開始爭辯,最後甚至面紅耳赤,差點罵了起來。
原本是一場普通的爭論,但第二天就被媒體報道全文出來,然後這篇文章被全國無數家媒體轉載,並附各種編者按和評論,有贊成年輕學者一方,也有贊成特區政府一方,很快爭論就席捲全國,而這起事件也被成為“蛇港風波”。
歸根結底,蛇港風波是一場對財富觀念的探討,放在十年後,那位特區負責人的話無疑會被人噴死,但在八十年代末以及九十年代初,這樣的財富觀念註定會引起爭論,特別是在北方,正當追求財富的行為沒有錯,可你不能大張旗鼓的說出來,如果你站在馬路上大喊:我就是要搞錢!那你爹媽第一個會站出來扁你一頓。
只要掌握了這個原則,在朱衛國眼中,金龍食品有限公司就成為了一個敢於擔當,勇挑重任,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這樣的、企業一定要扶持,而且是大力扶持。
朱衛國到金龍公司的調研圓滿結束,他很高興,還給金龍公司提詞:為國利民,企業良心。
這評價就很好了,當然,勉勵的意義更大,但有了這個提詞,以後出去辦事會容易很多,也算是拉虎皮扯大旗。
朱衛國臨走前還把企業規劃書拿走,說是回去要好好學習一下,不僅自己學,還得讓各個部門負責人學。
好吧,編寫規劃書是林雲的老本行,前世他能把一家空殼公司編成一家業績優良的公司,更不要說規劃書的內容就是金龍公司未來要做的事情。
看到朱衛國帶著人離開,眾人才鬆了口氣,特別是楊立臣,就怕宋春濤這幫南方人說錯話,結果效果相當的好,看來宋春濤幾個人還是很懂政治的,這樣的企業家要給他榮譽才行,不過呢,林家那個二兒子怎麼沒看?
林家二兒子現在正在學校上課呢。
這兩個多月林雲缺了足有將近兩個月的課,即便他跟老師和校長請了假也讓老師很生氣,在老師眼裡,賺錢那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摻合什麼?
再說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物質上的需求能跟精神上的需求相比嗎?即便那句:教書的不如擺攤的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也不行。
當然,林雲要想考大學也得學習,平日在家工作之餘就複習功課,這個時代也沒有專業的教輔資料,什麼教輔教父王厚雄,教輔皇帝任志紅都還沒出現呢,前者正在摸索,後者還是個鄉村教師,至於說黃岡密卷這類“神物”那還要十幾年後才能出現。
市面上倒也有一些教輔材料,可編的亂七八糟,不過是把書上的一些例題修改一下而已,毫無重點而言。
倒是林雲的班主任王老師,手寫了幾套卷子,印刷後分給學生,林雲覺得這套卷子不錯,針對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