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光電製造有限公司?”
宋健站在工廠大門前,盯著這個有些破舊的廠區大門,不知道這家公司有什麼特殊之處。
林雲在港城創立了投資公司,這幾年收益率高的嚇人,年均收益能達到百分之六十,總資產一年半時間就能翻上一番,算下來,投資公司從成立始的一億米元擴張到超過兩億米元,在港城也算是比較有規模了。
公司的投資幾乎都集中在米國,特別是網際網路行業,這是一片韭菜地,正是割韭菜的大好時機。
當然,今年是九八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已經拉開帷幕,這一波韭菜還得收。
林雲創立投資公司,表面上看是為了投機賺錢,畢竟這錢來的太容易,但世界上任何一家投資公司,業務絕對不僅僅是在投機上,還要做長遠打算,比如被稱為股神的那位“老巴”,很大一部分資金都投給了可口可樂公司。
可口可樂公司股票每年收益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三到四年就翻一倍,十年之內就是四倍,而且波動很小,算是一個藍籌股。
所以,投資公司的基本盤還是要長線投資,投機只能算是偶然的機遇,抓住了自然好,抓不住也不可惜,如果把重點都放在投機上,那這家公司絕對活不過兩年。
當然,別人眼裡的高風險投機行為,在林雲這裡就不能叫投機了,當你已經知道了結果,剩下的只是金錢。
林雲對公司做了投資劃分,分為三塊業務,第一部分是投機業務;第二部分是投資業務;第三部分叫做風投業務。
第一部分自不必說,屬於短線行為,收益率必須要達到月彙報百分之六十以上。
第二部分也是長線投資,把錢投到收益率比較低,但可以長時間增長的公司,以時間取勝。
至於說風投業務,那就是尋找一些現階段不起眼,但未來很可能大爆的企業做為物件。
三個業務板塊,風險等級也不同,第一板塊風險自然大,但回報也大,一般回報率要在三四倍左右。
第二板塊風險很小,但投入最大,是投資公司的基本盤。
最後的風投公司就是“不靠譜”的投資了,如果成功,收益率無法估量,但成功率就屬於玄學了。
三個板塊業務,第一和第三板塊董事會交給林雲全權負責,其他股東沒有決策權,只有詢問權。
第二板塊業務由董事會共同決定,林雲可以提建議,權利與其他董事會成員一樣。
資金分配方面,林雲負責的兩塊業務站了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資金,現階段是八千萬米元,雖然還沒到一半,可這些資金全部由他一人負責,可謂是大權在握了。
這也體現林雲在其他董事會成員心中的地位,甚至曾老都想把所有資金全部交給林雲管理,他就躺著賺錢就好了。
九八年的投資任務已經想好,先是在金融危機裡撈上一把,這一波韭菜必須割,林雲估計能賺到五六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