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六月的港城滿是鮮花和紅旗,林雲的父母和爺爺奶奶都到了這裡,宋春濤,杜滿囤和徐慧也來了,除了徐慧跟在身邊外,其他人都各自活動了。
此時是晚上八點,大家行走在中環街頭,周圍一片歡樂海洋。
港城是座多元城市,在這裡,可以看到最繁榮的景象,直衝雲端的高樓大廈比比皆是,夜幕降臨時,無數大樓發出迷亂人眼的霓虹光芒,照亮整個城市,所謂現代化就是如此。
如果說高樓大廈是這座城市的動人的容貌,那街邊小巷就是這座城市的血液,在這裡,華夏文化的印記比比皆是。
隨處可見的繁體字,隨處可聽的方言土話,還有隨處可聞的菜肉香氣,又與所謂的現代化格格不入。
林雲和家人們不喜歡這座城市“美麗”的容貌,只喜歡它的血液,因為這是一脈相承的氣息。
“孫子,你不說帶我們去吃正宗的本幫菜嗎?哪呢?”
林雲的爺爺林永坤詢問林雲。
林家祖籍在滬市,林永坤年輕時考到北方,雖然已經過了四十多年,可家鄉的味道還是難忘。
當然,這幾年林永坤每年都要到滬市住上幾天,本幫菜吃了不少,港城即便有,也遠不及家鄉地道,林永坤也不過是想在遙遠的港城嚐嚐而已。
“爺,就在前面呢,快了!”
沒等林雲開口,徐慧搶先回答。
徐慧來過幾次港城,跟著林雲吃了不少小吃,這裡對她來說並不陌生。
“你們年輕人呀,走南闖北多了,家鄉的味道不能忘,即便在國外,也不要總吃外國人的東西,那玩意兒不好吃。”
林永坤告戒林雲和徐慧。
林雲忙著點頭,“爺,您說得是,外國人的食物的確不好吃,我每次到港城,只吃街邊的小吃,不過……爺爺,再過幾個小時,港城就不是外國了。”
林永坤笑道,“對,對,不過孫子你也說錯了,這裡原本就是我們的地盤,是帝國主義搶走了一百年,現在又被我們要回來了。”
徐慧附和道,“對,這裡就是我們的地方,外國鬼子已經被我們打跑了,現在我們走在自己的土地上,誰再搶,就幹掉他!”
很快,一眾人來到一家很不起眼的小鋪門前,門上掛著塊看起來頗有年頭木匾,上面寫著:農味館。
“農味館?名字很有味道,走,咱們嚐嚐!”
裡面人不多,一眾人站了三張小桌,點了不少特色食物,都是本幫菜的特色。
剛剛點完,就走出來一位六十歲的老大爺,看了眾人一眼,直奔林永坤。
“老哥哥,你們都是滬市人?”
對方操著一口濃重的滬市口音,不仔細聽,林雲都聽不懂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