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港城迴歸,翡翠臺要連續舉辦數場演出,邀請兩地明星,做為內地最大娛樂公司的正大集團,當然是首當其衝。
如今內地歌唱事業百花齊放,能稱得上一線明星的足有二三十個,特別是九六年,一下子湧現出十幾首好聽的歌曲,每一首都廣為流傳。
這與前世差不多,在前世,九六年也被稱為流行音樂的黃金一代,諸多歌曲經久不衰,即便二十年後,當旋律響起,還會觸發那一代人的DNA。
林雲對這些歌曲,都很熟悉,但也沒全部抄到自己名下,他每年為正大公司只寫四五首歌曲,就是怕耽誤了很多明星的前程,畢竟歌唱事業也需要百花齊放才行,。
正大公司也只做內地第一,但不能完全壟斷,其他公司如果運氣好,還是能夠挖掘到好的歌手,即便大多數歌手的第一選擇還是正大公司。
論實力,正大公司穩坐內地娛樂公司的頭把交椅,光員工就多達三百多人,比很多大工廠的人數都多,旗下一線歌手更是足足有六位。
每一位都有專門的經理級管理人員負責,負責明星的吃喝拉撒,日常行程安排,這類似於經紀人制度,只是這裡的經紀人要聽正大公司管理。
當然,正大公司在業內也是出了名的強硬,甭管你多大的腕兒,收入有多少,在公司裡也得乖乖聽話,不像南方某些公司,把明星當祖宗一般供著,這種事情在正大公司絕對不存在。
正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對於明星來說有些不“友好”,即便給的錢也不少,機會也更多,可明星缺乏當祖宗的爽感,所以有時也會偷摸打下自己的算盤,看看跳槽到南方公司是否划算。
正大公司從來不會在能不能跳槽方面難為對方,只要你沒違反合同,結束後完全可以離開,孫怡的原則是不當同事還要當朋友,做人不能太絕。
當然,正大敢這麼做的原因還是在林雲身上,看看成績就知道,林雲至今已經給正大公司寫了三十多首歌,哪一首不是爆款?哪一首不是讓演唱者成為明星?
這就是底氣,所以,正大公司不怕任何一個明星離開,整個國傢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會唱歌的人,關鍵是有沒有好作品,只要有好作品,誰都能火。
正大公司對待明星的態度與邵氏公司十分相似,當然,跟邵氏還有些差距,人家對明星是打壓,給的錢少,工作還多,這不是正大公司能夠相比,起碼的尊重還是要有的,不能當畜牲對待。
好吧,其實正大公司最大的優勢不在於歌曲,而是已經在電影行業領先於其他娛樂公司,內地第一部賀歲檔電影《甲方乙方》開創了多個先河,還有《有話好好說》,更是再接再厲,創造了票房記錄。
電影行業的利潤遠比出唱片多的多,一部電影能夠創造幾千萬的利潤,賣出幾百萬唱片也賺不了這麼多錢。
歌唱事業遠遠領先其他公司,電影行業更是一騎絕塵,這種優勢讓其他的公司近乎絕望,又無可奈何,誰讓他們有一個林雲呢。
如果林雲只是一個娛樂天才,那其他公司可能還有希望,大不了多給錢挖過來,正大公司給一千萬,我就砸兩千萬,但這招對林雲沒用。
林雲玩娛樂圈就是個業餘愛好,人家自己就是企業老闆,主業賺的錢比副業多得多,這你怎麼挖?十個億也沒用。
所以,如今內地娛樂的代表就是正大公司,凡是有想進入內地市場的港城娛樂公司,都得先和正大打交道,俗稱拜碼頭,這次港城迴歸也不例外,兩地的明星要聯合,內地一方的最大代表就是正大,其他公司也能參與,但只能是配角。
孫怡和邵老先生的合作就代表著內地與港城的合作,這裡面有很多東西得敲定,比如正大公司要派哪幾位明星參與,如果要推出新人,那就讓他們在重要位置露臉。
除了這些,雙方還要談談下一部電影的細節。
正大公司的下一部叫做《瘋狂的石頭》,劇本已經寫好,邵老先生看完連聲叫絕,覺得這是一部能成為經典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