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基金會是一種很普遍的機投資構,一群有錢人把錢交給某個人,或某個團隊管理,管理者使用這些錢去投資,賺了大家分,賠了大家擔。
當然,要是多賠幾次,就沒人把錢交給基金會管理了。
不過在港城,基金會這種形式還不多,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和股市太賺錢了,直接投錢到裡面就可以,用得上讓外人管理這些錢?
再說了,港城的富豪就那些,抬頭不見低頭見,表面看來關係不錯,實際上也是明爭暗鬥,畢竟大家的業務有交集,存在競爭關係,市場那麼大,你多吃一塊肉,我就少吃一點。
林雲要成立基金會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怎麼解決?其實很簡單,林雲告訴大家,這個基金會面對的市場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內地市場,另外一個是西方市場。
這個建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可,原因很簡單,林雲擁有這樣的實力。
在內地,林雲的名氣比什麼李首富還要大,在商界,簡直是家喻戶曉。
這倒不是因為他的商業能力,當然,商業能力同樣沒得說,剛剛二十一歲的他,已經成了年輕一代企業家的領袖,
不過大家也知道,所謂年輕一代就是個限制名詞,整個內地有二十多歲的企業家嗎?即便有,多半也只是在擺地攤呢。
論實力,金龍公司已經成了內地最大的食品製造企業,產值和產量超過了第二和第三的總和,還在港城上市,林雲個人資產早就超過一億,論財富能力,在九六年足以排進全國前五名,即便說他是內地企業家的領袖也會有人支援。
只是因為他年紀太小,說他是企業家領袖,那些年紀大的企業家怎麼辦?
好吧,商業能力只是一方面,如今內地企業蓬勃發展,金龍公司實力強,人家哇哈哈也不弱呀。
不過,論知名度,林雲說第二,沒人敢說是第一,特別是最近幾個月,林雲發起的論戰已經產生了巨大影響。
全國人民都知道林雲不僅僅是個實戰家,還是個理論水平相當高的理論家,善於罵戰,直接懟的那種。
商業奇才,娛樂奇才,再加上媒體的宣傳,超高的知名度讓林雲在港城也是赫赫有名,被視為百年一出的天才,有他坐鎮,內地市場這塊根本無須擔心。
至於說西方市場,林雲倒沒有什麼戰績,不過,這幾年他在港城的投資很成功,足以說明林雲對資本的運作模式同樣十分了解。
同時坊間傳聞,當年他在島國炒股獲得了數十倍收益率,雖然不知真假,但多半是真的,這樣的話,即便稱之為股神也不為過吧。
如今林雲又預言東南亞很快就會發生經濟危機,時間都很明確,要是如之所預料,足以說明他的商業眼光和能力。
如此年紀就擁有如此強的能力,再過十年,怕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都能排上號,要是能跟這樣的人搭上關係,未來的好處還會少嗎?
正因為以上兩個原因,在坐的富豪才會心甘情願的跟著林雲。
眾人定下計劃,剩下的就是股份分配以及組建管理團隊,前者很好辦,基金會總資產規模定在一個億米元,林雲個人拿出兩千萬,佔了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