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放小,國退民進!”
張新迎眼睛一亮,覺得這個提法非常準確。
做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之一,張新迎對國家改革動向非常瞭解,也知曉當下各類改革的方向。
沒錯,如今存在多種改革思想,可謂百花齊放,但國家不會和稀泥,只能選擇一條道路進行實驗。
企業私有化必須要做,可如何做是個問題。國有企業必須存在,民營企業也必須要扶持,可界限在哪裡不清楚。
現在林雲給出了一個答桉:抓大放小,國退民進。
抓大是牢牢抓住國家的根本,只要把這些抓在手中,國家的基本盤就不會差。
放小是指將那些相對不重要的企業投入市場經濟中,讓企業依靠市場競爭不斷進化。
至於說國進民退,還是指國家在思想上要解放,放開手腳,讓私營企業參與進來,進而搞活市場經濟。
既有方法技術,又有思想理論,“妙,太妙了!”
張新迎喜上眉梢,這個提法實在是無比準確。
“哈哈,林雲,你可真是個寶藏,只要我提出問題,你就能給出一個答桉,這個答桉還能準確的解答當下問題,天才,你就是個天才呀!”
張新迎給出了一個極高的評價,其他學生也習以為常,只是心裡有些埋怨:你還不如直接問林雲,省得我們費了如此多的口舌。
當然,眾人對林雲也是心服口服,在他們看來,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人家站在十樓,其他人只站在一樓。
林雲笑了笑沒吭聲,畢竟自己說的都是即將要發生的事情。
九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將進入到下個層面,從粗放到精細,從廣撒大網到精準施治。
在前世,國家為了總結出,抓大放小,國退民進這八個字可沒少下功夫,全國各地都在進行各種各樣的試驗。
林雲記得有一件事讓他記憶深刻。
在魯北省,一位幹部上任後開始將轄內的企業賣掉,什麼齒輪廠賣掉,什麼紡織廠賣掉,什麼皮革廠賣掉。
他這麼做引來了諸多非議,說他讓國家資產受到損失,這位幹部可不人,他把這些企業沒有私有化時的賬本拿出來,這些企業最少也有十幾萬的欠債,也最多甚至超過百萬。
而賣掉這些企業後,雖然不是每家都活下來,可活下來的企業都是迅速扭虧為盈。
於是他總結出一句話:你賺錢我收稅,你壯大我高興,你破產我同情。
這句話其中蘊含的就是國家和私營企業之間的關係,可謂十分精闢。
後來有人聽到這句順口熘,於是親自下來考察,瞭解了很多細節,再後來,就出現了:抓大放小,國退民進的說法,這個說法也是未來十幾年裡國家改革的大方向。
林雲提前三四年時間將這句話說了出來,雖然不至於影響國家的考量,但也能給出提示,也算是林雲為改革開放又做出了一個小小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