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濤主動出擊,周華強也不示弱,立刻回答道:“林總,宋總,你們的佈局沒問題,但根據貴公司的計劃,未來五年要實現四十億袋的產量,這一定得建設分廠,我剛才粗略計算一下,現在這裡三套裝置,可以實現一億袋的年產量,即便擴建,我估計沈城至多達到兩億袋的年產量。
如果以沈城為例,一座城市建一座同樣的分廠,實現五年內四十億袋的產量,那未來四年裡,每年至少得建設兩座如此一樣規模的分廠,我剛才詢問了林總,這樣的分廠,起碼需要近一千萬元,兩個就是兩千萬,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我先不說錢的事情,就說建設週期,一個分廠也得要小半年時間,兩個分廠就得一年時間。
所以,如果未來四年金龍公司要想實現預訂目標,必須全年都在建廠,太耗費時間了,可要是林總收購雙峰廠,那根本不需要半年時間,我們有現成的廠房………嗯,總之可以為金龍公司節省大量的建設時間,這一點林總應該考慮進去。”
林雲一聽樂了,對周華強投以讚許的目光,此人很有水平,不像是一家要倒閉企業的負責人。
談判是什麼?就是各自利益的爭取,要想得到利益,就得拿出資本,沒有資本誰跟你談?
宋春濤那一番話就是資本,其實也是再壓價,要想談收購可以,但我要佔據主動,對方漫天要價是不行的。
顯然周華強也有資本,剛剛詢問的那些資訊很快就用上了,然後提出自己的資本,短短時間內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比一般企業的負責人強多了,讓林雲有些刮目相看。這才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宋春濤也是有些出乎意料,沒想到衰落的雙峰廠竟然還有一個能人,不過他當然也不能示弱,接著說道。
“周經理的分析很對,但對我們來說,不是必須條件,首先金龍公司不缺資金,資金充足的狀態下,建設一個廠房很快的,特別是鋼結構廠房,一個月就能安裝完成。
另外你說雙峰廠有現成的廠房,呵呵,雙峰廠是一家老廠,這種老廠的廠房能和金龍公司的廠房相提並論嗎?周經理你自己說,你們的廠房怕是連我們的生產線都放不下,怎麼用?只能推倒重新建設,如果是這樣,我們的成本得更高。”
“還有一個問題!”林雲接過話。“就是工人怎麼辦?剛才二位也看到了,金龍公司只有二百多名工人,你們雙峰廠嘛,據我所知,將近五百人,產量我們是你們的三倍,工人數量卻只是你們的二分之一,我相信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在於雙峰廠有很多尸位素餐之人,我們畢竟是私人企業,如果收購,無用之人是不能用的!”
林雲雖然有很強的國家責任感,但畢竟是私人企業老闆,成本問題一定要考慮,國企的弊端當然不能帶到自家企業中。
蓋世傑開口道:“林總,您放心,我們臨州市針對招商引資是有相關政策的,這是具體條款,您可以看一看!”
林雲接過來仔細的看了起來。
九十年代,特別是九二年之後,國家的改革開放速度再次提升,怎麼表現出國家改革開放的速度呢?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招商引資力度,每個地方都有引入資金的指標,比如臨海市一年要完成五億元的額度,固定資產也有相應的指標。
政策很寬泛,畢竟剛剛實行,很多都還沒想好,但有幾項還是很吸引人的,比如土地政策,臨海市允許投資一千萬以上的專案免費使用三年的土地,還有稅收政策,三年內可以減免百分之五十。
另外還有專門針對國企改革的政策,當地政府將幫助企業解決債務以及人員等問題。
林雲看完點了點頭,臨海市果然是改革開放走在前列的城市,相應的政策已經出臺,不像沈城,現在都沒有一個成型的政策出現,這就是思想觀念上的問題,南方都在加速發展,北方卻只在觀望,一步慢就步步慢,與南方城市的差距也越來越大,二十年後,臨海市的經濟已經能排進全國前五名,而沈城,前十名都進不去了。
總體來說,林雲對臨海市的政策還是很滿意的,該有的都有,雖然寫的不算明確,可政府總不會賴賬。
其實在改革開放早期,南方很多城市在嚐到經濟快速發展甜頭後,對招商引資的力度非常大,有時甚至冒著違反法律的危險,隔壁城市說減免三年稅收,那我就減免五年;隔壁城市說土地白用五年,那我這邊就白用七年。
總之,為了把資金和專案引進用了各種手段,企業受利了,但造成了國家利益受損。
在這個時代,有一句話最能體現各地為了經濟發展的“不擇手段”,叫做:綠燈搶著走,黃燈闖著走,紅燈繞著走。
當然,這也是正常,因為一家企業落戶後會給當地政府帶來大量收益,增加稅收,帶動就業,這都是當前地方政府最需要的方面。
當前來看,對這句話“踐行”最好的是粵省,然後就是浙省,效果也很明顯,大量企業和專案紛紛落地,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林雲拍了下桌子說道:“臨州市的政策很好,起碼比我們北方好的多,我嘛,對收購雙峰廠還是持積極態度的,當然,具體事宜還要進一步溝通,這樣吧,我們過些日子會到臨州市去一趟,和領導們見面,同時也要看一看雙峰廠的實際情況。”
“好的,那就太感謝了!”
周華強和蓋世傑心頭一鬆,雖然他們兩個是來打個前站,但區裡也下了任務,無論如何要讓對方先答應下來,起碼還能進一步溝通。
現在任務算是完成了,終於鬆了口氣,而且比預想要順利,對方並沒提出什麼苛刻的條件,當然,可能也是因為二人職位不夠拿不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