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武軒帝弄清這白生生的長條石棍是什麼作用後,微微凹陷的眼眶都睜大了幾分。
“這,又是老七媳婦弄出來的?”
“東西是工部的老工匠弄出來的,不過,法子是七嫂想出來的。”趙永嘉淺淺一笑。
說起來也好笑,薛小苒喊她表嫂,她反過來又喊她七嫂,有時候,兩人喊著喊著,自己都樂了。
武軒帝拿著這種叫粉筆的東西,興致盎然地在石桌上寫了幾個字,字跡清晰,書寫方便,雖說是小玩意兒,可作用還挺不小。
“你說的那種黑板也做好了?”他問。
“是,做好了,幾間校舍都裝好了,就嵌在牆邊上,上課的時候,夫子想到什麼重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在下面負責抄寫,這樣教課能統一課程,對夫子與學生都方便……”
趙永嘉把薛小苒那套說辭搬了出來。
武軒帝聽著直點頭,雖然他現在不大理朝政,可他畢竟也當了這麼多年皇帝,對於有利於江山社稷的事務,他當然也會重視。
趙永嘉趁機把推廣黑板和粉筆的計劃,以及生產粉筆能產生的利潤回稟上去。
武軒帝沉吟片刻後,讓李全德把國子監的王祭酒召進宮裡,這事得歸王祭酒管。
等人來了以後,王祭酒親自試用過粉筆的功效,又聽聞了醫學院的事情,著實震驚了一下,一直追問著細節問題,趙永嘉乾脆讓人領著他去修建好的校舍親自看一下。
等他走後,武軒帝表示,粉筆的生產,讓她們自己看著辦吧,如果需要的量大,大可以開個作坊生產。
這種零頭小利潤,武軒帝根本沒看在眼裡。
在他看來,趙永嘉名下有造紙坊、印刷坊、書坊,再添個粉筆作坊也就是添點脂粉錢的小生意。
趙永嘉笑著應下。
……
薛小苒從城西出來,沒有直接回府。
馬車先拐往南齋西巷,在路岔口處停了一會兒,瞧見燒烤亭子裡煙霧繚繞,酒肆大堂也不時有酒客進進出出,薛小苒便讓馬車往延壽西街駛去。
年關越發臨近,街道兩側年節的氣氛也越是濃烈,來來往往的行人當真是接踵摩肩。
京城今年城內格外熱鬧。
百姓對城內新興的實物格外感興趣。
雲想閣出了什麼款式的成衣和包包,千絲坊的毛線動物又斷貨了,寶芳齋最近又出了種新奇的桌球……
十個話題裡,與自己有關的竟然佔了四五個,薛小苒忍不住偷樂。
不知不覺中,她對這個世界也漸漸有了影響。
千絲坊生意不錯,每個人都在忙活。
薛小苒轉悠一圈,也沒打擾忙碌的眾人,走出了大堂。
瞧了瞧天色,臨近午時。
街上人潮熙熙,薛小苒招了一個護衛過來,讓他跑一趟郎署,把連烜叫到百味齋來。
難得出來一趟,乾脆在外面吃了午飯再回去。
她帶著清寧慢步朝百味齋走去。
今日去醫學院,她隨意戴了頂粉色毛線帽,配著毛茸茸的淺灰色毛線球,身上披著藕色緙絲貂毛斗篷,走在人群中,雖然不時有人看她幾眼,但也沒引起什麼亂子。
順利走到百味齋,掌櫃親自把人迎到了三樓的雅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