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絲坊開張那日,大大出了一回風頭。
開業後一連數日,都有不少人跑去湊熱鬧。
石惠心很機靈,乾脆把招待客人學習織毛線的那間隔間的扇門都開啟,她們幾個手裡各拿著毛線或織或鉤,吸引了不少好奇大姑娘小媳婦過來觀看。
引來客人的同時,她們也能順便掙多一點手工錢。
店裡擺出來賣的小物件都是有工價,比如鉤一雙襪子可以掙兩文錢手工費,織一條圍巾是三文,鉤一雙手套也是三文,織一條毛褲五文錢等。
只要手藝過關,速度夠快,每天都能掙一些手工錢,手工錢都是額外給的,她們本職還另有月錢。
天氣一冷,千絲坊的各種毛襪子大受歡迎。
買毛線的都沒有買襪子的人多。
連帶的,手套、圍巾、帽子、毛褲這類保暖型別的物件多多少少也賣出了一些。
當然,重頭的毛線,也開始有不少女眷嘗試著買上一捆兩捆回去自己動手。
這日,薛小苒去到店裡的時候,用來待客的隔間,擠了不少大姑娘小媳婦在討教各種問題。
大堂裡也有好些女眷在挑毛襪子和毛手套。
俞掌櫃笑得像個彌勒佛似的,看見薛小苒幾人就要迎過來,薛小苒連忙朝他搖搖頭。
俞掌櫃識趣地退回了櫃檯後。
“哎,這種手套真是太有意思了,出門的時候就是不帶手爐,手都沒那麼凍了。”
“嗯,是不錯,就是顏色太單調了些,不是紅的,就是藍的。”
“夫人,主要是這兩種顏色耐髒,您要是喜歡別的顏色,可以買了毛線回去自己鉤的,您看,我們這有麻毛線、棉毛線、羊毛線,紅黃藍綠橙應有應有。”
夥計小王笑著插了一句。
“我倒是挺想自己鉤的,就是感覺有些難。”
那夫人有些猶豫。
“不會,不會,您瞧,我們那裡有專門教針法和鉤法的娘子,您要是學不會,可以隨時隨地過來詢問。”
小王就引著那夫人往毛線區介紹。
薛小苒瞧著直點頭,不愧是孟丞澤手下培養出來的人才。
俞掌櫃和兩個夥計,還有那個程娘子,都是孟丞澤招來後教導好的。
石惠心和那個方圓圓是她自己添補上去的。
方圓圓是石惠心隔壁的姑娘,也是捕快家的姑娘。
與石惠心差不多大,是個機靈手巧的小姑娘,在織毛線方面很有天賦,學了沒多久,各種針法鉤法就能融會貫通了。
方圓圓知道石惠心能在千絲坊幹活後,十分羨慕。
她家裡兄弟姐妹多,她父親一份俸祿,得養活一家人,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她也很想找份活幹,替他父親減輕些負擔。
可她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又能找到什麼活幹呢?所以,她萬分羨慕石惠心。
石惠心就壯著膽子悄悄問了德福縣主,千絲坊還需不需要人手?
薛小苒讓石惠心把方圓圓帶來,考驗了她的針法鉤法,再考量了她的人品性情。
最後,也把她招進了千絲坊,與石惠心一起幹活。
方圓圓先恩萬謝,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勤懇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