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的野味,賣了十八兩銀子,村裡人的,賣了二十八兩銀子。
拿著銀子,團圓就來到了最近一家糧店。
糧店外面,排了長長的隊伍,每個人都揹著揹簍,拿著布口袋,團圓兩手空空往後面一站,前面好心的大娘就轉回頭對她說:“小閨女,你也是來買糧的吧?”
“是的,大娘。”團圓點點頭。
大娘看團圓一副什麼都不懂的樣子,就嘆了口氣,“小閨女,我看你是第一回來,你家裡人沒給你個口袋?”
“糧店不是有嗎?”團圓記著糧店就賣布口袋,她是到了鎮上,才想到買糧,身上沒有布口袋。
大娘挎緊了籃子,看看前面的人都不怎麼動,就跟團圓多說了兩句,“小閨女,等你進了糧店就明白了,現在凡是跟糧食有關的東西,都不是原來那個價了,現在的價啊,就是叫你想,你都不敢想。不過拿不拿口袋也意義不大,唉,興許買的糧食,你用衣襟就兜住了。”
大娘說完,轉頭伸著脖子往前面瞅,因為人群終於動了,她焦慮地喊,“太好了,今天糧店有糧了。”
隊伍慢慢往前,但團圓看著每個從糧店出來的人,根本就看不出揹簍裡有多少糧食,都罵著糧店黑心,後面的人腳步沉重往前走,可還是沒有一個人離開。
就這樣隊伍往前挪了半天,終於到了團圓。團圓進糧店時,正好看到那個大娘出來,一臉愁苦,布口袋裡只有一點糧食,都不用背,提著就可以。
團圓進糧店一問,糧店只有糙米,一斤就要四百五十文,她拿出剛才賣野物的十八兩銀子,又掏出二兩,花了二十兩銀子,買了四十四斤半的糙米,旁邊就有布口袋,團圓問多少錢一個。
夥計很訝異地看著團圓,見她是一個小姑娘,沒有挖苦,說能盛五十斤的布口袋,就得半兩。
“半兩?”以前是幾十文錢的。
怪不得剛才的大娘叫團圓用衣襟兜著呢,大娘沒說錯,米貴,連布口袋的價錢都翻了好幾十倍。
“那我要是用完送回來呢,多少錢?”半兩都能買一斤糧食了,團圓不捨得拿來買布口袋。
夥計很為難,說幫著問問掌櫃,後面等著買糧的人,在門口嚷嚷起來,“小姑娘,你到底買不買,不買就別耽誤功夫,換我買!”
“就是,家裡急等著米下鍋呢,來買糧不拿口袋,就回家拿去,重新排隊。”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焦躁。
這時掌櫃過來了,打量了團圓一會,“你是團圓姑娘吧,編草手鐲的團圓姑娘?”
團圓說自己是,掌櫃的爽快地叫團圓把布口袋拿走,用完送回來就行,不用給錢了,說完他對著外面的人群喊:“嚷嚷啥,這是為災民買糧的!”他把團圓當成是為嚴家商行買糧給災民施粥的。
一聽這話,外面的人都不說話了。
團圓把買到的糧食放上馬車,叫車伕拉回去交給王居中,車伕叫團圓早點回商行,看團圓點頭,他才趕著馬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