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八斗沉思一會,問首兒知不知道團圓的爺爺叫什麼名字,知道名字,他也許就想起來那個人是誰了,他肯定見過那個人的。
“他叫李秀才。”首兒回答,他想趕緊學習能用來吵架的詩。
張八斗又問,“我說的是名字,不是問他是不是秀才。”
是讀書人還是沒讀過書的,張八斗一看就能分辨出來,那個李秀才不用首兒說,他也知道起碼是個秀才。
首兒想想村裡人對李秀才的稱呼,“先生,村裡人就叫他李秀才,也許他名字就是叫這個吧。先生,他是個秀才,都能教團圓吵架的詩,你是個舉人,沒道理教不了我。舉人比秀才高一等。”
首兒心裡就想著吵架的詩這一回事。
張八斗變得嚴肅,“首兒,你用功唸書就是為了能吵贏別人?如果讀書的目的就是這個,那和潑婦罵街有什麼分別?”
要是首兒是抱著這樣的目的讀書,張八斗不會再教首兒,他寧肯把錢都退給嚴夫人。
“先生,我錯了。這只是我現在的一個小目標。”
張八斗嚴肅地點點頭,叫首兒寫一篇文章,詳細地闡述他讀書的目的,“要發自真心,這回不用引經據典。”
“好的,先生。”首兒心裡卻老大不樂意,
對於讀書的目的,首兒是為了他娘,他娘叫他讀,他就讀,只要他娘高興,可這個目的不消先生說,他自己都知道說出來先生會不滿意。
這時候他倒想引經據典,可先生偏偏又說不行。首兒有些苦惱,想想整件事,覺著又是團圓引起的,果然沾上那個團圓就沒有好事。
張八斗給首兒一下午的時間,就不上課了,他就好好想想自己讀書為了什麼。
從書房離開,張八斗找了嚴夫人,還是說首兒是可造之材,就是他認為逼著首兒學,不是個好辦法,得引導他自己想學。
嚴夫人點頭,柔聲說,“先生,辛苦你了。首兒頑劣,還請先生多費心了。先生要是覺著銀子……”
張八斗帶著怒意打斷嚴夫人的話,“夫人,你會錯意了,我張八斗不是那種坐地起價的人。我這人迂腐,是覺著我教書的方式不對小少爺的心思,才想叫你給他另請高明。”
教書是張八斗謀生的手段,但張八斗不會為了銀子就違背自己的準則。
嚴夫人連忙道歉,“先生,對不起,是我說錯話了。至於說給首兒換先生,我從沒想過,首兒能得你的教誨,我很為他高興。”
雖然是到了鎮上,首兒的先生才換成了張八斗,他教首兒時間並不長,但嚴夫人暗中觀察過,張八斗是一個正直有品格的人,她慶幸首兒能有這樣一位先生。
張八斗沒再說下去,轉身離開。既然嚴夫人這麼相信他,他就得盡心盡責,他的心思都放在怎麼讓首兒專心讀書上,李秀才的事放到了一邊。
第二天,首兒把自己寫的文章拿給張八斗看。他是這麼說的,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切的基礎就是讀書,他要成為更好的人,就得多讀書。最後,首兒說他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他會好好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