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在一旁甕聲甕氣地說:“把咱那隻羊牽回來,娃不就有得一吃了。”
豆花忙說:“這個使不得,五油的娃也要吃呢。”
老九就說:“老拴家有一隻下奶的羊,八路養傷時,他喂下給傷員喝的,我明天去買回來。”
他婆姨就罵他:“把你個灰老漢,還等甚明天,現在就去,小孫孫明早就得喝奶呢。”
老九在鞋幫子上磕了磕菸灰,說:“我現在就去。”
然後把伴了他多少年的旱菸鍋子,一折兩截,扔在地上,下了狠心似的說:“不抽了,嗆著我小喜歡。”
老兩口子對小孫子的愛,是打心眼裡流露出來的,在方方面面,體現的淋漓盡致。
看來人的本性是能夠改變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也不全對。老九公公如此自私的一個人,也能夠在親孫子面前有所改變。所以說,改變一個人,就得從內心裡打動他,激發出他的那份柔情來。老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一個小孫子的出現,改變了他一生的性格。
老九公公的舉動,豆花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以前對他的那份怨恨,瞬間灰飛煙滅,自己心裡產生了一股柔情,有了感動,一句話脫口而出,“爹,你慢點啊!”
老九走到門口了,聽到豆花叫他“爹”,身子晃悠了幾下,幾欲摔倒。他極力扶住門框,停頓了一下,輕快地咳嗽了一聲,開門出去了。
豆花這一聲“爹”,沒有思索,沒有醞釀,沒有磕絆,自然而然,不假思索,張口就來,而且發自肺腑,情真意切。
說是沒有醞釀,其實也不盡準確。這恰恰是醞釀多日的真情流露,是親情自然而然的表露。
老九很快就買羊回來,一邊給羊喂草料,一邊罵著老拴,“狗日的老拴,搶人哩,這麼瘦的一隻羊,硬要了我兩塊大洋,要不是小喜歡要喝奶,我才不買呢。”
又守在羊的身邊,捋著羊毛,說:“你要吃好喝好,我孫孫的口糧全靠著你了。”
告別老兩口,回到碾道里,豆花難以入眠,她割捨不下小喜歡,可是,在偉大的事業面前,骨肉親情都得退後。因為她是一箇中國人,一個共產黨員。她得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得把親人的安危,排在第二。
第二天早上天剛矇矇亮,婆婆和公公兩個就守在碾道里,等著豆花起來,接走孫孫。老兩口給小孫孫的一切吃穿用戴都準備好了,連羊奶也擠好煮開了。
其實豆花就沒有睡著,她正在給小喜歡餵奶,這已經是第三次餵奶了,每次都是小喜歡熟睡之中弄醒他,她想讓兒子多吃幾口奶,恨不得讓他把以後的奶都吃個夠。
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縱有不捨,也得忍痛割愛。豆花給小喜歡餵過最後一次奶,給他穿好衣服,然後開了門。
老九老兩口忙走進窯裡,把小孫孫抱在懷裡。豆花在小喜歡的小臉蛋上親了又親,小傢伙不懂得娘將要離他而去,衝著豆花甜甜地笑了。
豆花此刻心如刀絞,她狠心把兒子塞進婆婆懷裡,頭也不回地走了。
走到碾道里,就聽得背後公公在說:“豆花,保重。”
這麼多年來,這是老九對豆花說過的最為溫暖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