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一年時間,他這是殺了多少苗民啊?!”英雅聽得渾身戰慄。
“是啊,從他的記錄看,一年半時間內,餵食‘土著凡二百七十人’。”徐天一痛惜地說道。
每個月兩次,一次五六人,“鳴鼓而食”,從不間斷。慢慢地,黑蛇不再攻擊維克道安的人了。但是,對別人,依然兇猛攻擊。
後來,萬能的cia駐暹羅辦事處,發現並佔領了這座地下基地。
法國人先是躲在金庫內,cia的比利上校,帶著人想與維克道安談判,維克道安避而不見。比利上校的人被黑蛇吃了二三十名,也沒能進入金庫。
於是,比利上校改變策略,他開始封鎖金庫。半個月後,維克道安堅持不下去了,同意與比利上校談判。為了換取給養和食物,他不得不將控制黑蛇的秘密,告訴了比利上校。
於是,給黑蛇餵食的任務,便落到了比利上校的身上。
但比利上校的到來,維克道安的末日,也就來到了。
比利上校在金庫內,與維克道安和迪莉婭進行了最後一次談判。要麼交出這些財富,為自由世界剷除**的“瀾滄秘密戰爭”服務。要麼,殺掉他們,沒收他們的不義之財,為自由世界做出“最後一次貢獻!”
&n國正在歐洲推行“馬歇爾計劃”,試圖重振戰後西歐經濟,m國和西歐各國正處在蜜月期。維克道安和迪莉婭不相信在這種情況下,m國人比利會真的殺害他們。他們認為,這不過是m國人“卑劣的伎倆”而已。
“而私人財富是神聖的,這裡的所有財富,都是屬於維克道安家族的私有財產,屬於偉大的法蘭西帝國,m國人無權沒收。”小維克道安在日記中大言不慚地這樣寫道。
於是,他們堅定地選擇了後者。
可令維克道安和迪莉婭沒想到的是,比利上校可不是說著玩的。他果然沒有下令殺害他們,但卻直接命令將他們砌在他們的臥室之內。
“當最後一塊石頭被水泥砌死時,我和迪莉婭以及妮亞(也就是床下的那個僕人)仍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恫嚇。可當空氣越來越稀薄,我們知道,這不是玩笑,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這是日記的最後一頁記述的內容……
眾人不勝唏噓,說不清是為什麼,但絕不是為這幾個法國人惋惜。
“馥英是個什麼貨色?清代還有專門負責買翡翠玉石的衙門和官員嗎?”林柱民問。
“國棟這個在行,知識儲備比我豐富,這個你來說吧。”
劉國棟說,“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穿金顯富貴、戴玉保平安’,玉是中國人手中的寶,更是心中的魂。金銀有價,玉渡有緣。歷朝歷代,玉都是國之重器,祭天的玉壁、祀地的玉琮、禮天地四方的圭、璋、琥、璜都有嚴格的規定。”
“玉璽則是國家和王權之象徵,從秦朝開始,皇帝採用以玉為璽的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朝。在漢代,皇帝死後,都要噙玉石,穿玉衣。清代以後,大量從洪沙瓦底進貢來的緬甸玉,開始風靡皇宮。”
“那時,宮廷用的碗筷、盆盂、盒子等日用品大多都是翡翠製品。尤其是慈禧當政後,她對翡翠的痴迷已近乎瘋狂。專門派出太監為欽差,常住滇省,負責翡翠玉原石的採掘、購買、打磨、製作等。而馥英,就是辦這差事的一個太監。”
聽劉國棟說完,虞松遠說道,“也就是說,維克道安爺倆只偷回若干金銀珠寶回去,而沒有將這些石頭運回法國。是不是他們也盯著中國的玉器市場?”
“有可能。中國是一個有完整玉文化的國家,全世界絕一無二。翡翠又是玉中極品,中國人趨之若鶩。這肯定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劉國棟肯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