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千裡之遙的東南亞湄公河畔,針對兄弟小隊的陰謀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的時候,西亞高原上的“獨立之聲”通訊社內,一場無聲的暗戰正在進行。
表面上一片風平lang靜,然而,表面的平靜,掩蓋了水面之下喘急的暗流、旋渦。十幾天過去了,但毫無進展。毛蟲與虞松遠兩人,就象兩個男女相撲選手,暗中的“角力”,只能激烈地進行著。
毛蟲並不相信虞松遠的所謂戰場感覺,她絲毫不留情面地否決了他的襲擊計劃。虞松遠也沒有硬著頭皮堅持,他決定按照毛蟲的要求,暫緩襲擊。他能理解毛蟲,作為mlh的二號人物,她嬌弱的雙肩,承擔著千鈞重擔。她尋求情報證據支撐,完全合乎要求和規範,並無不妥。
要消彌分歧,只有靠充分可信的證據。
矛盾從一開始,就似乎全推到了山德拉這個isi前線副指揮官面前。她瞪起了雙眼,柳眉倒豎,曾經的溫柔可人和纖柔羞澀,已經不翼而飛。她幾乎“兇相畢露”,聲色俱厲,現出了戰爭年代前線情報官員冷酷的一面。
她厲聲發出一道道指令,嚴厲組織isi前線特工,更加隱秘地嚴密監視夏宮的一舉一動。她啟用了隱藏在各抵抗組織內部、各國駐白沙瓦機構內部以及白沙瓦各個角落的“鼴鼠”們,全面蒐集“閃電”資訊。
但“閃電”卻彷彿人間蒸發一般,停止了一切活動。這就象一列高速奔駛的列車,突然之間臥在軌道上,一動不動了。毛彥愷和拉納小組,似乎與所有人比起了耐心,也毫無聲息了。
德里一天二十四小時,監聽著夏宮內的一舉一動。山德拉、毛蟲則戴著耳機,在白沙瓦上空無數流動著的電波訊號中,如大海撈針一般,分辨、截獲每一條重要的電文。及時透過載波保密電話,傳給mlh的專家們分析。
&nlh電子監聽站的監聽和解碼專家們,時刻保持著聯絡。她和山德拉,還不時透過載波保密電話,召開電話會議,與專家們分析每一條重要資訊。
決戰時刻,兩個女人都拚了。
女人的超強耐力,讓幾個大小夥子感到驚歎。實在困得受不了時,她們就趴在電臺或監聽臺前眯上一小會兒。兩個美麗女人日漸憔悴,頭髮亂得象一堆亂稻草,隨便一攏又埋頭工作。半個多月不下操作檯,甚至連澡都顧不上洗。山德拉還要不停地發出一條條指令,嗓子都喊啞了……
情報工作,有時就是這麼枯燥無聊。地下室內闃寂無聲,兄弟小隊四人,想幫忙可又插不上手,更怕弄出了聲音,影響了他們三人。劉國棟主動承擔起伙伕的角色,每天買菜做飯,象一個稱職的僕人。林濤和林柱民則承擔起了警衛的角色,讓德里靜心從事監聽工作。
各種情報源源不斷地彙集到通訊社,虞松遠和劉國棟將這些情報逐一歸類,凡是與夏宮有關的,都按照順序,用圖釘釘到黑板上,然後在沙盤上做上一個又一個標記。試圖透過這種原始的方法,找出其中的規律性或發現其中奧秘。
這種原始的情報分析方法,在今天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年代,幾乎匪夷所思、不可想象。可八十年代初,電腦和網際網路的運用仍停留在實驗室中,毛蟲領導的情報攻關,就是當時世界各大國情報機關,最主流、最經典的資訊分析流程。
情報分析工作,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在海一樣的資訊中,尋找蛛絲馬跡,破解一團團迷霧,最終找到真相。每一個重要情報的獲得,往往都是到了最後關頭,都是在迷霧重重、疑竇叢生、山窮水盡、甚至萬分絕望的時候,突然絕境逢生、柳暗花明的。
轉機也正是這樣出現的,在眾人都感到絕望、堅持不下去了的關鍵時刻,彷彿一縷陽光,突然穿過建築物,照射進了地下室內。
這天夜裡,一條最新獲得的情報,將所有人都拯救出了“苦海”。後半夜時,毛蟲和山德拉截獲了一封克格勃的電報,mlh總部傳了過來,“卡已腐朽老邁,為少校提供‘一級保衛’,擬作為備用國家領導人選!”
老天,我們熬過來了……
毛蟲如獲至寶,熱淚盈眶,抱著山德拉,兩個女人竟然啜泣開了。透過這段對話,毛蟲判斷,卡米爾夫少校和加西亞,現在都已經是克格勃的人。而駐在夏宮的五十餘名所謂聖戰者,肯定也都已經被莫洛托夫收買。
這段電報,明白無誤地告訴毛蟲、山德拉和兄弟小隊,莫斯科對卡爾達勒政權的腐朽無能,對喀布林政府軍士兵面對起義群眾的束手無策,已經忍耐到了極限。他們已經在尋找新的替代人選,甚至可能就是卡米爾夫少校。希望以此爭取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民眾支援,重整喀布林政權。
這封電報的截獲,也為毛彥愷的情報判斷,提供了精確的佐證。
分歧、不快、角力等,一瞬間不翼而飛,整個通訊社地下室內一片歡騰。要強力影響卡米爾夫少校,要為少校建立“一級防衛”,“閃電”戰術小隊必在夏宮,且沒有撤走的動向。在極其艱難的時刻,克格勃自己通報了“閃電”的行蹤。
“一級保衛”,也叫貼身防衛。在克格勃內部的安保分級中,僅指對國家領導人的保衛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