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淵正穿梭在這場時間之外的葬禮中。
最有能力保護司機不受傷害的林與卿大約是有了個地方躺平,他只能讓司機時刻不離地待在自己身邊,這樣的話,如果發生了什麼意外,他的思維速度還能救一救人。
溫錯也非要跟著他,如同缺乏安全感的兔子。
三個氣質完全不同的身影與葬禮中的各位賓客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但他們就是仗著賓客們不會對多出來的外來者有過多的反應,堂而皇之地在場館內穿行,做的事也只有一件——聽牆角。
收集資訊的最佳方式,便是在聚集的人們口中尋找平衡,拼湊真相,因為人們受到氛圍感染與群眾暗示時,總是會順應而出地暴露很多埋藏在他們心底、平時不願意說的秘密。
不喜歡搬弄是非的人,會在葬禮上為死者生前遭遇的不公憤憤不平。
拿捏著某些真相的人,會以獨醒者自居,為他人的想法恩賜一般作出點評。
就像殺手喜歡隱沒於人群,就像有個成語叫做“泯然眾人”,越是混於群眾之中,越是容易放下防備。
謝淵要找的就是這樣的人。
葬禮上的死者已經可以確定是張小洋了,可他們為什麼會被帶來“參加”張小洋的葬禮?張小洋是在怨恨,還是在期盼著什麼……根據他的經驗來推測,只有兩個動機可以成立。
張小洋作為一隻鬼,想殺了參與者。
或是要參與者看見別的地方看不見的資訊。
若是前者,那謝淵站在原地也不會有抵擋的機會,若是後者,就代表著他一定能在這些賓客之中得自己想要的。
五分鐘之後,幾個新的詞彙已經被謝淵記住。
王雪梅,偷跑出家,貪玩,掉入河中,驅車尋找,揹包,打撈屍體。
這些詞分別是張小洋媽媽的名字,以及張小洋溺水的原因,過程和結果。
在大多數賓客口中都是對這件事的惋惜,一個孩子的死亡,傷害的不僅僅是他自己的生命,還有爸爸媽媽的殫精竭慮和最終崩潰的痛苦。
很多人都覺得張奇和王雪梅實在是太可憐了。
那天下著大雨,孩子貪玩,放了學之後回到家中不好好做作業,卻趁他們不注意,坐著公交車一個人去了鎮上的河邊玩,當張奇和王雪梅意識到不對,驅車前往河邊的時候,已經晚了,他們只在河岸上發現了張小洋的書包和腳踏車。
滾滾河水中,不見生命。
鎮上的打撈團隊被叫過來,冒著雨工作了兩個小時,才將張小洋的屍體打了上來。
據說,在找到屍體的那一刻,夫妻倆嚎啕大哭。
這是多麼令人傷心的故事呀,張小洋原本會擁有一個幸福而殷實的家庭,卻因為一時的頑劣斷送了自己以後漫長的人生——起碼故事是這麼說的。
誰知道為什麼張小洋會像腦子壞掉一樣,大雨天去河邊呢?
誰又知道兩夫妻是怎麼在意識到不對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河邊找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