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還井然有序的陣列,分成了數塊,朱翊鈞對比了下,還是後世的閱兵走方陣要威嚴些。
因為走方陣像一個整體,如今分成數塊各行其事,感覺像體育場搞運動會一樣,熱鬧雖熱鬧,卻失了一份肅殺之氣。
石茂華,凌雲翼等一眾官員忙的很,負責調動各處,張居正在朱翊鈞一側,本來是要賜座的,但是張居正拒絕了,態度堅決。
朱翊鈞也不勉強,“先生,這近萬將士,乃大明的精銳。”
張居正聞言,笑道,“的確如此。”
“朝廷不能虧待這些人啊。”
聽到朱翊鈞的感嘆,張居正點點頭,皇上如今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他感到欣慰的同時,也在思考著自己的處境。
權臣權臣。
皇上雖然信任他,願意放權給他,但是歷史上,權臣又有幾個有好結果呢。
自己還推行了變法改革,得罪了那麼多人,詛咒他的人不知凡幾,雖然今年以來彈劾他的奏疏基本沒有了,但是那些人卻還在。
自己是不是該退了。
但是變法還沒有完成,張居正不甘心。
有時候沉默比明面上的反對都還要可怕,想要置張居正於死地的人太多了。
“朕還小,國事還需要先生多操心,先生不必擔憂坊間謠言,朕今日可以許諾先生。”
張居正看了過去。
對於張居正的謠言,京城裡就沒有少過,各種人引經據典,說張居正如此行事,以後必不得善終。
歷史上一樣如此。
朱翊鈞當然聽到過這些謠言,以前沒有機會,今日正好可以敞開心扉。
在午門城樓上,身後一眾勳貴大臣。
“朕今日許諾,必報先生之功勞,厚待先生之子孫。”
朱翊鈞沒有說空話,把話講的很直白,身後一眾人聞言,紛紛看向張居正。
今天是閱兵的日子,文武百官,連同天下士兵都在此,張居正萬萬沒有想到,皇上會突然向他許諾這種事。
一時間內心百感交集,彷彿突然卸下了千斤負擔,多日來內心的憂愁揮掃一空。
“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老臣無以為報,只能以國事重,必還大明一個清明盛世。”
朱翊鈞笑了笑,對張居正的承諾,他沒有懷疑,歷史就是如此。
歷史上,張居正死後,在北京各倉留下了可支十年的糧食和物資。太倉庫的儲蓄達到六百萬兩以上。
太僕寺存銀四百萬兩以上,南京的倉庫同樣也存銀三百萬兩。各省府庫也都倉滿,儲滿了穀物和現銀。
後世有統計,只廣西,浙江與四川的省庫和府庫,分別存有十五萬兩至八十萬兩的白銀。
大明從中央到地方,皆滿倉。
張居正的新政的確有很多弊端,但這是時代的原因造成的,必然有漏洞,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天下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張居正的新政代表了什麼?
萬曆幾十年,大明立國以來,最富裕的幾十年就是這個時代。哪怕張居正死後新政結束,留下的庫存,仍然支援了十年後的萬曆三大徵。
可以說沒有張居正的改革,歷史將會改寫,最起碼日本入侵朝鮮,大明根本不可能有糧餉去打這場戰爭。
所以朱翊鈞今天,專門挑了這個時機,當著天下人的面,向張居正做了一個承諾。
也是告訴所有人,哪怕他朱翊鈞出來管事了,照樣一如既往的支援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