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策結合了地方的實際情況,可行性最高,基本上阻力不會太大,還能收到地方大姓的踴躍投入。
張四維說完,詳細解釋了此方略的好處。
福建地方大戶,和內地有很多不同。內地大戶主要是主家做官,形成依附的大戶。
而福建的大戶,多是宗族聚集而成的大戶,可以說就是大姓之家。
如果朝廷認可他們,還給予榮譽和實際上的好處,那麼這些有了實惠的宗族,為了保護自己的好處。
對於族中犯罪的人,不至於牽連宗族,威脅宗族整體的榮譽和生存,必定對其嚴懲,都不需要官府出面。
朱翊鈞點點頭,還沒有捋清楚,呂調陽出聲,神色疑慮。
“那豈不是地方大戶用家法,長此以往,家法大於國法,後患不小啊。”
張瀚這些年主動性不高,被皇上所厭,有所發覺,也開始改變,支援呂調陽的想法。
“福建大戶就是大姓一家,凝聚力強,必然具有排外性,對地方縣衙,地方小姓都有對抗和欺壓。
如今為了一時的太平,給了他們更多的權利,長久下來,豈不是更不可制。如今行事還在國家控制範圍內,日後超過了底線,國家怎麼辦?”
聽完呂調陽和張瀚的想法,張四維笑道。“諸位,雖然明則給了閩地大姓好處,實則更加約束。”
張居正皺起眉頭,努力琢磨張四維之言,他身為內閣元輔,對於同僚們的爭論,有一錘定音之能,所以絕不敢輕易發言。
呂調陽和張瀚聽到張四維的話,想了想,還是不知道自己遺漏了何處。
朱翊鈞也不知道,所發說道,“張師傅請直言。”
皇上催促了,張四維不再賣關子。
“閩地之風,已形成多年,不是輕易可改,只能加以引導走入正軌,且朝廷又在閩地行清丈田畝之事,如果態度只是強硬,必然引起反彈,對國家不利。”
先定了調子,張四維繼續說道。
“不管朝廷認可不認可,閩地地方實際的權利,就是在大姓手中,朝廷現在明面的上好處,卻可以佔據大義,要求地方嚴格遵守國法,又拉攏了一部分願意遵守國法的大戶,讓閩地大戶們不能抱成團。”
“張君如何又認為閩地大戶會分裂呢?說不定吃了誘餌,回頭還是照常行事。”
“閩地大戶,有以田為生,有以海為生,利益不同,其實更容易引導。”
聽完張四維的話,朱翊鈞有點明白了對方的想法,那就是拉攏海派,打壓地派。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這是天理。
國法也杜絕不了。
閩地如今,名副其實的海民大地,海外之民不知道有多少,明朝海禁最嚴厲的時候也杜絕不了。
隆慶開海,的確讓一些海戶大喜,但是很多大戶只靠地為生,並沒有什麼關注。
兩者的利益也不同。
海戶更需要朝廷的認可,地戶則無所謂。張四維所言,涉及到開海了。
朱翊鈞心有所動,準備先看幾位重臣如何說。
“如今的閩地,地方事務實際情況,就是在大姓手中,衙門公差只能和地方大姓合作才能收稅,這是不爭的事實,否認他還是如此,所以臣建議給大姓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