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看到小皇帝憋著笑,面無表情。
今早從小門出,自己先著人打探,確定四周無人,為何還是鬧的京城全知道了。
知道先生極為好面子,朱翊鈞也沒有過分失禮。
“先生,這是錦衣衛今日呈來的口供。”
張居正拿起看了眼,就知道皇帝的用意。
皇帝想要牽連。
“士林浮誇,喜於交結,不喜實事,雖有考成法監督,但是先生請看。”
朱翊鈞等張居正看完,繼續說道。
“此官每日宴請名士大儒,政務全託於下吏,當先生考成法出,則打罵下吏。
下吏勾結地方,逼迫百姓,種種惡行都不理會,吏部考滿,此人竟然乃上等。”
聽到朱翊鈞對吏部的不滿,張居正起身。
“臣失職。”
朱翊鈞搖搖手,示意張居正坐下,等他安座後,才繼續說道,
“何止是吏部的事,此人的口供,都察院,給事中都有人收受他的賄賂,替他隱瞞虛報功績。”
“可著刑部審問。”
“官官相護,這句俗語朕已深信,所以朕想讓錦衣衛審問。”
不等張居正反對,朱翊鈞又翻出一份摺子,讓太監拿給張居正。
張居正接過,掃了一眼,知道是錦衣衛的密摺。
開啟一看,原來是諷刺地方官虛偽,在城門內的城樓上,掛著一牆的木框。
以前官員離任還有個講究,繼任官組織地方送萬民傘,扒鞋子。
現在連這點力氣也不願意出了,直接掛個框子把鞋丟進裡面,然後記錄到地方誌。
記載說此官員離任,被送萬民傘,百姓不捨得他離去,脫下他的靴子留下紀念。
“這就是大明的官員啊。”朱翊鈞感嘆一聲。
“臣也是大明的官員。”
“先生,朕說錯話了。”
張居正見皇帝說了軟化,並沒有要罷休的意思,他已經明白皇帝這次的用意。
想要啟用錦衣衛。
“皇上好廠衛,臣聽聞皇上寢宮一側的房間裡,全是錦衣衛呈交各地官員的好壞評價,是否屬實?”
“此乃虛言,先生不懂內宮之事,不要妄言。”
張居正略過此話,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