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妃想了想也沒否決。
成功轉移了話題,朱翊鈞不給生母思考的機會,提起生母遷宮的事情。
“兒臣想的是,母親到慈寧宮,太后到仁壽宮。”
後宮群主要分為東六宮群,和西六宮群,生母在西六宮群的宮殿,慈寧宮為正殿,前後迴廊,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
面闊7間,當中5間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
兩梢間為磚砌坎牆,各開4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臺,正面出三階,左右各出一階,臺上陳鎏金銅香爐4座。東西兩山設卡牆,各開垂花門,可通後院。
慈寧宮室內室外面積,不比坤寧宮小,陳皇后要遷移的仁壽宮,同樣也是如此。
只不過慈寧宮在最西邊,仁壽宮在最東邊。
“鈞兒安排的極好。”生母李貴妃沒有習慣,大意直呼其名,反應過來,也不好意思改口。
“父皇早崩,母親是兒子最親的人了,雖然兒子不孝,從小就喜歡惹事,讓母親不開心,但兒子總歸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
以後,母親切勿保重身體,母親安好,兒子心裡才安。”
說完,朱翊鈞兩眼通紅,竟然上前抱住母親,把腦袋埋入母親的懷裡。
李貴妃感受到懷裡小兒的依戀,想到兒子這麼小就失去了父親,愛憐湧上心頭。
一時間,覺得以前自己對大兒子可能太過嚴苛。
母子兩,說了一會的體貼話,朱翊鈞這才收攏眼淚,告別母親去了太后處。
太后見到皇帝來,內心開心,連忙使喚眾人伺候朱翊鈞安座。
告訴了太后遷宮的事,太后也很滿意,覺得朱翊鈞雖然成為了皇帝,但是對於自己的孝順並沒有減輕。
囑咐跟朱翊鈞一起來的馮保,讓他以皇帝身體為重,切勿讓小皇帝被朝事所累,傷了身體。
孟衝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現在多事之秋,竟抽不出時間來見朱翊鈞,反而是馮保,每日親自來伺候朱翊鈞左右。
於是,朱翊鈞讓馮保去了內閣,讓內閣商討自己讀書和臨朝的安排。
馮保去了後,沒一會就回來。
早朝是很費神的事情,很多政事,特別是涉及地方或者專業的事務,都需要專業的部門和官員來處理。
皇帝在早朝猶如木偶,隆慶皇帝也是如此,很多事情,他都只能讓大學士來替他回答。
最後幾年,因為身體不好,索性把早朝免除了。
內閣早已準備,給出的建議是,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日早朝,其他日子則不朝。
其餘日子,則到文華殿講讀,學習政事。
“可。除大禮大節,遇大事不時宣召大臣諮問外,就按照此辦。”
馮保卻沒有動,朱翊鈞好奇的看了眼馮保,見狀,馮保“噗通”一聲跪下。
“萬歲爺,奴婢可不敢去內閣。”
“這是為何?”
“高閣老恨我們閹人,先前還指責了奴婢。”馮保跪在地上,邊說邊哭。
“罵你什麼?”
“罵的話不敢說,怕髒了萬歲爺的耳朵,但是他卻蔑視萬歲爺,之前在先帝棺前就說,十歲的孩子怎麼治理天下,想不到他今日又說了類似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