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在誇張,而是確確實實就是如此。
當林逸剛剛接手這大佑國的時候,這國庫之中的純糧可以說是所剩無幾。
如若真是遇到一個天災人禍的話,那麼恐怕真的就要乾瞪眼兒了。
這糧食可是沒有地方去搞的,別說是這京都的糧超了,就是這全國各地的糧倉也同樣都是如此的環境,都是如此的窘迫。
可以說他們把全國各地的糧倉加在一起的數量也沒有如今的一座糧倉的多。
要知道,如今大佑國京都外的那一座座巨大的糧倉,可是比起之前來翻了無數倍。
要知道現如今這些糧倉一旦開啟的話,即便是供給給整個京城的人吃,也能夠適用兩年以上。
這可不是誇張,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這些個商人們在把糧食運來的同時,不單單百姓們把糧食收走了,市面上那些個多餘的糧食也同樣都被官府收走了。
林逸讓人大肆的屯糧,要保證這糧食的供應要足夠的多,只有保證了糧食保證了。
有飯吃才能夠有發展,畢竟現如今這個年月,誰能說得好?
這風調雨順呢,說不得過年就會。大雨或者是一場乾旱,就把這整個糧食給整垮了,現如今雖然離異帶著後世的科技前來,但是這靠天吃飯的事情確實無論什麼時候也解決不了的,再加之現如今的地勢並沒有後世那般平坦,在加之現實當中。
也沒有那麼多好的兩種以及。好的肥料等等,這也就使得現如今的糧食產量是大不如後世的,一畝地的產量即便是種上後是那種轉基因的玉米也絕對超不過500斤。
這可不是信口開河的,而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畢竟現如今的百姓不可能每家都能夠用得上那種肥料,要知道,現如今除了肥料之外,這地裡可沒有別的營養了。
單單靠那些個人工肥料顯然是不夠他們使用的。也正因如此,現如今的土地是一年不如一年,其中的養分含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少。今年接了500斤,明天就能達到400斤,只能逐步的減少,並沒有增加這一說。
而這也是林逸現如今要最為關注的重點之一,想要這糧食長得好,肥料必不可少。
他也同樣想著要在這。後是把肥料的提純技術搞過來,把這氮磷甲的體衣煉技術全都搞出來,在這大油鍋中進行示範,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人們的糧食越來越多,如若不然,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這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會放棄種田,將會把事業投身到別的上面去。
到那時即便是有著同樣多的土地,但是卻產不出足夠多的糧食來,越來越少的人種田,就會導致糧食越來越供不應求。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可就到了惡性迴圈的時候了,說不得也只能將目光看向海外,朝著海外移民或者是攻打下來某一個地方,讓他們那個地方專職種田了。
這也確確實實就是臨異的計劃之一,他要把某一個地方,某一個水土特別豐富的地方直接拿下來,成為這大佑國的後花園,成為這大小國的糧倉,畢竟對於他們而言,這運輸可不是問題,也正因如此,有著高強度運輸的情況下,那麼。這南轅北調的事情肯定不是問題了。
在家之難,林逸的目光向來就是放眼全世界。而並非是眼下這一畝三分地兒。
也正因如此,這個計劃也會慢慢的實行下去,當然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如同這糧倉一樣,即便是把那全世界最豐沃的土地能人手中進行種糧,那麼又能種上多少年呢?再下去十年20年之後,那片土地還能依舊肥沃嗎?
這自然就離不開氮磷鉀的補充了。
也正因如此,這肥料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專案之一,也是民生的專案之一
。
當然了,這些都只不過是後話罷了。暫時則說林逸帶著蕭梓晗,兩人一路開著車來到了這大佑國的第一個小區工地外。
看著這工地被圍起來的圍欄,林逸竟然有一種錯覺,自己彷彿已經回到了21世紀去了。
這外面的圍欄看起來是那麼的眼熟,雖然說質量比起後世來要差得多,但是大同小異,看起來就和後世的工地幾乎沒有什麼區別,這也讓他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