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如此,他也是不得不親自帶頭出來,如果遇到什麼事兒,自己還能靠面子說說一二。
當地人自然懂得“金山銀山”的道理,
哪怕近期收入受挫,但為了“細水長流”,也能看得開。
車伕吐出一口菸圈,笑著指了指前面牽馬的三個養馬人,應該是他的員工,對著周澤和鶯鶯笑道:
“古城裡的木王府去過麼?”
周澤沒回答,事實上,似乎還真沒來得及去。
“我姓楊,在麗江,楊這個姓氏,以前是木王爺的家奴賜姓,是木王爺家裡的奴才。
嘿嘿,
瞧見我那幾個員工了麼?
知道他們姓啥?
姓木!
木王爺的後代在給他奴才們的後代打工哩。”
老闆似乎很感激這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故事,估摸著經常對遊客炫耀。
老實說,
木王府在麗江納西族這塊區域,確實是當了六百年的“土皇帝”,從元朝開始一直歷經明清和民國。
也就是雍正年間那會兒善於處理少數民族問題的清廷玩了出“改土歸流”,
算是削弱了木王爺的勢力,但木家的富貴也是一直持續到了民國。
然後,
木王爺遇到了社主鐵拳的打擊,
據說當初整個木王府都被清空,讓附近沒有恆產沒有屋子的貧民住了進去,至於木王府的財產,也被充公分給當地貧民。
雖說這只是歷史浪潮裡的一個小插曲,
但這時候聽起來,
還真有一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唏噓感慨。
走得比較慢,
大概在快十點鐘時,領路的馮四才舉起手。
安律師又給了一筆錢,並且讓他們在這裡等自己,等帶自己等人下去後還有酬勞。
老闆也是應承了下來,答應等到第二天早上,隨即,就帶著昔日的“主子”員工到附近找山洞或者搭帳篷去了。
早些年,當地人進山打獵,打熊,打狼,那是常有的事兒,哪怕是火銃這種東西,很多人家家裡也藏了不少,當初政府要收繳,也沒幾個人真的那般老實就都交上去,擱家裡也算是留個紀念。
所以,山裡露營這種事兒,對他們來說,也不算什麼辛苦為難。
眾人聚集在了一起,又在馮四兒的帶領下往前走了幾公里路,才在一處山坳處停了下來。
斜前方的山坡上,有一個土屋,那裡應該住著一戶人家。
安律師有些失望地嘆了口氣,道:“一看就很窮啊,原以為打個草谷還能轉筆快外回來,現在感覺連車馬費都賺不回來。”
當然,這只是開開玩笑。
山坡上,一戶人獨居,倒真是有一種“世外高人”的感覺。
“要不要分幾路包抄?”安律師看向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