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政策,白寧可以在海通城安排工作,這是城裡的知識青年求之不得的事,白寧卻主動報名上山下鄉,很多人都說她傻。
出於鼓勵年輕人奔赴廣闊天地的考慮,她的申請很快得到批准。
坊間議論白寧對姐姐白靜心存怨懟,不想和她待在一個屋簷下,才報名插隊的。
被陳世強糟蹋後,白靜不僅打了她,還不管不顧憤憤離家。難道這就是白寧選擇插隊的原因?試想,如若沒有白靜的不理智行為,白寧就會找份工作安心地待在海通?不盡然。因為她有一個不能言說的秘密——她的暗戀物件金鎖在餘州當兵。
當年插隊的去向有千里之遙的山區,亦有近在咫尺的平原。組織上照顧安排她去離城不足十里路的十里坊大隊插隊。她接到通知後,肺簡直要氣炸了,堅決不肯去姐姐白靜所在的十里坊大隊。心想,她既然敢打我,我白寧豈能認她姐姐,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今後還怎麼相處?
更為重要的是,白寧心裡始終裝著金鎖。於是,她強烈要求去艱苦的地方鍛鍊,非餘州山區不去。
知青辦領導不解,很多家長託關係走後門,捨不得子女去山區受苦,爭取就近插隊。白寧倒好,還“強烈要求”,知青辦正愁完不成指標任務,遂立即批准了白寧去餘州插隊的請求。
說是插隊,實為在荒山野嶺上建隊,這是白寧和她的同伴兒們根本沒有想到的。
上級決定海通市的十五名知青,插在黑銅山大隊,人員集中居住,戶口分別落到九個生產隊。也就是戶口在哪個隊,就在哪個隊勞動記工分,分口糧拿報酬。
然而,黑銅山是一個貧困大隊,老百姓靠世代開墾的一塊塊小梯田種糧餬口,“天補房洞肉補衣洞”是這裡窮困潦倒的真實寫照。窮雖窮民風卻彪悍,據說,這裡在歷史上與水泊梁山的好漢有些交結。因此,人們都說黑銅山大隊的人不乏梁山好漢的豪氣,當然也有人說是匪氣。
對知青來黑銅山插隊,這裡的百姓是強烈反對的。他們認為安排插隊知青從他們碗裡分羹,這不是讓黑銅山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嗎?
公社打了退堂鼓,擬將這十五名知青改插到其他大隊,可縣知青辦不同意,還給老百姓扣上了反對上山下鄉的大帽子。
縣知青辦主任在公社領導的陪同下,到黑銅山大隊強行宣佈上級的決定。他們這樣做,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如果開了這個“不同意就不插”的先例,擔心其他地方照此效仿,會給全縣的知青插隊工作帶來困難。
知青辦主任如此上綱上線,群眾急了。不就是爭口吃的,為啥扣這麼大的帽子?一頓亂拳,把他打得鼻青眼腫。
公安局來黑銅山大隊偵查毆打事件,想把滋事的頭目抓起來以儆效尤,調查的結果卻是“不知道”。群眾心齊,誰也不會說出誰先出的拳,當然對於亂拳就更難辨別出你我他了。
公社無奈,只得在黑銅山大隊九個生產隊的基礎上新成立第十生產隊又稱知青隊,把一片荒山劃給了他們。今後來自海通的這十五名知青將以這片荒山為生。對於十八九歲的一群年輕人來說,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白手起家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為了便於管理和控制,大隊擬物色一位黑銅山人當知青隊隊長。可是,沒有人願意幹。
排來排去排到黑堅玉頭上,他雖然吊兒郎當,但有鎮住這幫知青的虎氣。他更不樂意幹,覺得知青隊什麼都沒有,隊長的報酬哪裡來?大隊便網開一面,明確他的報酬不低於其他九個隊長的平均水平,而且還可以在原來的生產隊勞動另記工分多拿報酬。
黑堅玉走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逼迫知青自掏腰包購買勞動工具——釘耙、鋤頭、鏟鍬、鐮刀、水桶、籮筐……
白寧不樂意了,按照黑堅玉的要求,她身上的錢也只夠買工具,可以後的日子咋過?但又不敢出頭。她與姓熊的男知青嘀咕了幾句,他馬上站出來反對隊長的意見,認為勞動工具應該由集體提供。
黑堅玉把他從人群中拽出來,說:“你說得沒錯,可是這裡的集體就是一片荒山。”話音剛落,黑堅玉咚的一聲猛烈地踢向了他的膝彎,熊虎應聲跪下。黑堅玉哈哈大笑:“你不是虎嗎?為啥跪下求我?熊貨一個。今天就饒了你,看誰敢不服從我的命令?”
見此情狀,誰還敢吭聲?大家乖乖地把勞動工具置辦齊全了。
黑堅玉奸笑,這幫小兔崽子,不對他們狠點兒,不認識老子是隊長。
清晨,黑堅玉在知青點急吹上工哨子集合,知青們手忙腳亂地趕到屋外,排成彎彎扭扭的隊伍。黑堅玉宣佈,熊虎留在家裡做飯,其他人全部去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