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唐人街探案》的票房終於翻了一把身,但是最終也演變成一樁糊塗案。
用《致青春2》和《師父》比票房,用《一個勺子》和《唐人街探案》比口碑。
跟大哥比誰插眼多,跟輔助比誰輸出高,反正怎麼說他們都佔理。
陳之行的粉絲挺清醒的,一個個都跟退休老幹部一樣。
可能是當初黑陳之行的時候已經磨平了他們的稜角,現在他們的戰鬥力嚴重不足。
更何況陳之行都沒露頭反應,他們又起什麼哄。
跟著這幫小年輕在網上撕逼實在是沒什麼興趣。
他們的罷戰,又讓風評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
尤其是從陳之行和劉一茜的緋聞開始,他的評論區依稀成呈現出往日的風采。
雖說兩部電影的各方面成功讓他在電影市場稍稍站穩腳跟,但是二番三番的番位仍不能讓他躋身電影票房抗鼎者的寶座,只是單純的讓他吸引了更多的關注度。
連帶著輿論下降,網上黑他的聲音又星星點點的聚成一團。
偶像行為,請偶像自行買單。
陳之行的粉絲團如是說道,便一個個捧起爆米花開始看戲吃瓜。
不過看著看著,他們就有些坐不住了。
倒不是這些人罵的太難聽,而是太拉垮了。
“你們真是讓我無語了,罵人都不會,就乾巴巴的問候家人,你得戳到他的痛點啊!讓我來教你...”
......
“讀惡評?”
陳之行望著上門的媒體,疑惑道。
“是的,我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關於你的惡評。”
陳之行了然地點了點頭。
這種採訪方式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國外的吉倫秀都成了常駐節目。
在國內後來也被引進過,不過受宥於國內的發言風格和社群管制,能被挑出來的惡評基本都不痛不癢,不像人家節目上星號消音一大堆。
這環節觀眾想看的是明星在面對那些最惡毒的評論時真實的表現,如果評論不夠勁爆,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會不盡人意,自然火不起來。
其實以現在內地的網路環境來說,讀私信是熱度最高的,但是估計播不出來。
“沒問題。”陳之行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底,大概都是些不痛不癢的評論罷了。
那位採訪的記者有些躊躇,“有些話可能冒犯性會有些強,我們得再三確認你的意見。”
見來的這幫媒體這麼鄭重,正準備上臺宣傳的《唐探》劇組眾人也紛紛停下了腳步,三五個成群聚在陳之行身邊。
王保強還是比較有經驗的,“這種節目我原來也接過,大抵都是些說你長得醜風格單一之類的,你真實表現就行,再不濟他們播出的時候也會給你表現不好的段落剪下去。”
見老大哥出頭,記者也頓時回應,“是的,播放審片的時候我們會徵求你的意見。”
其實大多數的媒體在採訪明星時不會徵求對方的意見,他們巴不得被採訪的人說錯。
但是這個讀惡評的節目是他們的試水之作,如果陳之行表示抗拒,就算後期反響好,也沒有其他人願意再觸這個黴頭。
陳之行點點頭,“那就開始吧。”
記者頓時遞給他一沓題詞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