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內科醫生嘀嘀咕咕地回到辦公室,坐在那裡發呆。
以前也很閒,全醫院都閒,所以大家可以快快樂樂地聊天喝茶玩手機。
但現在外科忙起來了,孔一刀陳瀾兩個整天不是在病房就是在手術室,哪怕回到辦公室,也是在寫病歷寫病程記錄。
而內科醫生們一如既往地閒,又跟江婉柔王磊兩位大股東坐一個辦公室,對比之下,哪裡好意思拿手機出來玩。
不好意思玩手機倒是小事情,照這個樣子下去,外科的績效工資不是要遠遠超過內科?
發了會呆,一個內科醫生左右看看,又往對面護士辦公室看看,確定江婉柔和王磊不在,便對周興藝說道:“周院長,這謝慧的診斷……嚴謹嗎?”
這不廢話嘛,周興藝看都沒看他,反問了三個字:“你說呢?”
那醫生搖頭道:“我說不嚴謹,自免腦四大診斷標準,除了亞急性起病的精神症狀外,哪一條符合?”
他看了看自顧喝茶的周興藝,嘿嘿一笑:“陳瀾這傢伙,昨天剛開的會,要規範接診、加強技術,今天就把抑鬱當自免腦。”
這次周興藝瞥了他一眼,明明是王磊下的診斷,這小子,揣著明白裝糊塗。
不過滑頭歸滑頭,話說得沒錯,這種情況懷疑自免腦,簡直是對內科,對我周興藝醫術的侮辱。
周興藝也是醫科大學畢業,年紀的原因,他錯過了尹小丫這批人的好時代,那個時候鄉鎮醫院有門路就能進,大中專能進二甲,本科能進三甲。
短短十多年後,醫學生就內卷得簡直瘋狂,沒個博士學位不敢想三甲,象他這種家裡沒門路的光板本科,就只好來鄉鎮醫院應聘。
但在臨床上,周興藝從來不覺得自己比誰差了。
博士又怎麼樣,或許某些學術方面研究得深一些,可要具體到看病,大家學的都差不多,比的是天賦和經驗。
這不,短短几年,我就混成了副院長,還是近期縣wei健委重點關注醫院的副院長。
未來可期!
又一個醫生說道:“沒錯,江院長會上說得很清楚,我們要對病人負責。雖然我們內科也不擅長治療抑鬱,但至少比外科更對口。”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擔憂著謝慧的健康,順便質疑了陳瀾的技術。
周興藝聽得心煩,問道:“你們都很閒嗎?不能去看看病人……沒病人就不能看看書?”
幾人趕緊閉嘴,各自拿出《三基》、期刊看了起來。
期刊也分等級,“華”字頭的往往比“國”字頭的深奧一些,“國”字頭的又比帶了“實用”二字的深奧一些,以他們的水平,其實“實用”級別的就已經嫌深了。
但這些期刊全是王磊從一院借回來的,除了“華”字頭,就是國際頂級名刊《新Y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全是脫髮神刊。
幾人像模像樣地抓著雜誌,看得頭暈目眩欲仙欲死。
看了一會,實在演不下去,正要掏手機的時候,王磊回來了。
大家趕緊盯緊雜誌,或搖頭晃腦,或目不轉睛,看得十分入神。
王磊欣慰地看著這一幕,誰說鄉鎮醫生水平不高不求上進?個個都是好醫生啊!
不行,我不能讓他們給比下去。
王磊也拿了本雜誌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