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情緒一下被調動起來。
每一個做手術的醫生,都對乾淨的術野有一種強迫症似的喜愛。
雖然自己往往做不到,但理想還是要有的。
現在看到有人達成了理想中的狀態,心裡就感覺很舒服。
王磊置管完畢,將造影導絲穿入鞘管,沿著橈動脈上行。
沒上行幾厘米,王磊就感受到了阻力。
這是不正常的,導絲進入血管應該是暢通無阻才對。
原因只有一個:動脈迂曲畸形。
注入造影劑,前方血管形狀顯示在螢幕上。
“α迂曲!”
杜海驚歎出聲。
正常橈動脈應該就是一條接近筆直的線,出現迂曲的話,比如從一條線變成S形,導絲沿血管上行的難度當然就增大了。
Ω形更難,曲度太大。
而現在是變成α形,不但要走完整個Ω形,還要在Ω的開口處走兩遍,其難度比S形高了很多倍。
最大的難點並不是走完α形通道,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導絲要儘量減少對血管的損傷。
為什麼PCI易學難精?
因為同樣放置導絲、導管,有的人對血管壁毫髮無傷,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捅過去就算。
最終肯定都能捅到位,畢竟柔軟的血管怎麼可能跟金屬絲抗衡。
但對於患者來說,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尤其進入冠狀動脈後,高手對動脈損傷小,術後再狹窄率就低。
低手亂捅一氣的話,冠狀動脈斑塊破碎、動脈壁損傷,凝血系統啟用,血栓形成,再狹窄率就高。
甚至有的時候,術中直接捅破動脈,造成嚴重後果。
所以看到α迂曲的時候,約翰喬治等人的情緒突然高昂起來。
身為世界級的心內科權威,或者是未來的世界級權威,他們碰到這種迂曲的話,雖然不至於束手無策,卻也要萬分小心,一不注意,血管壁就損傷了。
這種損傷患者是不知道的,甚至術後怎麼查都查不出來,關鍵在於醫生自己的心裡要過得去。
約翰有點擔心,對馬主任問道:“要不要換人?”
馬主任也有點擔心,但他是傷寒防治領導小組一員,對王磊在傷寒爆發中的表現印象深刻。
又跟同樣搞心臟的李一山比較熟,聽多了李一山的吹捧,對王磊的信心比較足。
想了想,馬主任回答道:“王醫生水平很高,可以信任。”
“是嗎?”約翰將信將疑,想想王磊剛才診斷能力比自己還強,最終說道:“那就好,希望他能成功。”
路易斯心裡則暗暗冷笑,診斷和操作可不是一回事。
診斷可以是天賦高,可以是運氣好,操作就非要靠很多次實踐堆出來。
示教室內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盯緊了王磊的手。
雖然血管損傷程度查不出來,但操作過程中卻可以看得出來。
血管再軟,也是人體最重要的血流管道,有一定的柔韌性。
尤其橈動脈這種大動脈,柔韌性還是很強的。
導絲雖然是金屬,但細細軟軟,如果老是碰到血管壁,那整個過程必然是不流暢的。
損傷越大,越不流暢。
而且醫生是治病救人,不是故意損傷血管,如果手裡感受到阻力,為了減小損傷,必定會後撤導絲,重新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