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國說的,那可不一樣。
人楊老那是傳染科活化石,親身經歷了多次傷寒爆發。
見過的傷寒病人,比你規培生見過的全部病人都多。
醫生這一行,經驗和水平非常重要。
同一個病人站在面前,有的醫生就是看不出名堂,有的醫生卻能一眼看穿。
這就是差距——客觀存在的,不得不服的差距!
除此之外,楊愛國還比王磊多了個證據:流行病學。
王磊靠自己看,勉強看到了三十來個疑似病例。
楊愛國雖然沒向上報告,卻派人到各個科室收集大量相關病例,做了初步匯總,以幫助做流行病學診斷。
傷寒的診斷分三個方面——
1:流行病學診斷。
2:臨床診斷。
3:實驗室診斷。
其中實驗室診斷是金標準,但時間不夠無法得到結果。
王磊能對外說的也就是臨床診斷,自然沒有說服力。
楊愛國在他的基礎上,加了流行病學診斷,說服力倍增。
楊愛國說完後,有個年輕的女醫生問道:“主任,您早上說的‘自己悟’,是什麼意思啊?”
老頭子笑了笑:“你們肯定很奇怪,還沒有確診傷寒,為什麼要開針對傷寒的無渣飲食?”
他抬起頭,看向天花板,老眼微微閉合,彷彿在緬懷著什麼。
“我這輩子,從傷寒上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膽子要再小一些,把病情看得再嚴重一些。”
“執行無渣飲食,病人會損失什麼?”
“最多也就吃得不好,難受一些罷了。”
“但假如真的是傷寒,卻又沒有執行傷寒飲食,會是什麼後果?”
立刻有好幾個人爭先恐後地回答:
“腸穿孔。”
“會死。”
楊愛國點點頭:“對啊,天平的兩端孰輕孰重,不是很明顯嗎?”
說到這裡,他看向李一山:“李主任,老頭子我很佩服你們外科啊。”
“這次的疑似傷寒,每一個都不典型,但你們偏偏就揪了出來。”
“這嗅覺,敏銳得很啊!”
“而且,充分做到了膽子小一些,看得重一些。”
“我很好奇,到底是哪幾位醫生這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