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白小杰毫無印象,也就是說,這裡居然還有原住民。
這可讓白小杰心中一片倒騰,馬不停蹄的就朝著方塊城疾馳而去。
這方塊城看的是,人都有點方了。
方歸方,城門口還有著重兵把守。
“什麼人?看著有點眼生啊!”
“把通行證拿出來康康。”
白小杰一聽,好傢伙,這地方整得還挺正規的。
白小杰又聽出來一點其他的意思,這分明就是四川口音。
“啷個了嘛,麼的通行證還不讓進個了?”
兩位守衛大哥都蒙了,這麼正宗的國度話,一般人課不會講。
守衛賈開口:“例行公事嘛。”
白小杰開口:“我就想進可看看。”
守衛易開口:“這個小鍋,你先等一會兒,我們通知一哈領道。”
白小杰開口:“你們兩個瓜娃子地。”
守衛老賈與守衛老易,聽到瓜娃子這個詞,還是很疑惑的。
四川話,又稱巴蜀方言,屬漢語西南官話。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成都話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準音,同時由於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四川話為統稱詞,因而四川話本身並沒有標準音,所以外地人想要學很地道四川話是很難的,因為沒有音標可循。
可是呢,有的人接觸過不一定知道瓜娃子是什麼意思。
瓜娃子,漢語方言詞彙。通常是四川地區範圍內,人們一種常說的口頭禪之一,貶大於褒,一般指罵人傻瓜,或對親近之人的戲稱(多用長輩對晚輩或者情侶之間),同時,在四川話裡,瓜也可以做形容詞,相當於“傻”,“笨”。
成都人說誰是瓜娃子可能有以下三種意義:一是此人是傻子,神經有問題;二是此人不聰明,反應比較遲鈍;三是此人是其最喜愛的人,瓜娃子是對他的愛稱。《西遊記》十一回記載了唐太宗因魏徵夢斬涇河老龍王,被其索命,魂遊地府,後被放回,欲覓人到地府送瓜答謝。而劉全本為均州人,家有萬貫財產。一日,其妻李氏在家門口拔金釵送給化緣的和尚。劉全回家得知後,罵她不遵婦道。
李氏忍氣不過,自縊而死。劉全因思念妻子,情願以死進瓜。“劉全進瓜”故事,在四川地區廣為流傳,故四川人稱“傻”為“劉”,把“傻瓜”稱為“劉全進”。有的地方“全、前”不分,讀為“劉前進”,如成都口語:“這個老幾是他媽個劉前進。”
他如:瓜話—傻話;抖瓜話說瓜話;瓜寶、瓜寶器、瓜娃子—傻瓜;半瓜精、瓜稀稀、瓜不稀稀、瓜眉瓜(日)眼、倒瓜不精—傻呼呼的樣子;瓜女—川西部分地區對女孩親暱的稱呼;瓜呆子—傻瓜;瓜瓜、瓜兒、瓜寶器—川西南地區對男孩子親暱的稱呼。[1]
同時,在四川話裡,瓜也可以做形容詞,相當於“傻”,“笨”。
守衛賈立馬去通知城主去了,他們做不了主。
白小杰這口四川話雖然還可以,但是那是相對而言,這就要多虧了四川方言的電視劇,還有曾經一塊共過事的同事。
他曾經開玩笑說過一句話,令白小杰記憶猶新:“勞資當初就該把你()牆上,扣都扣不下來。”
用普通話來說沒什麼樂趣,但是換成了四川話,那就有意思了。
還有這小子說過的順口溜,依舊記憶猶新,大概是這個樣子滴,
拉豁就拉豁,不要批話多 拜就拜拜,不要批塞塞. 人活二十幾,全靠懂得起. 吃飯壘尖尖,打架梭邊邊. 話不多說,盡在掌握. 乖不乖,個人猜. 我很乖,我不嗨. 長得醜,各人走. 長得乖,該我歪. 雖然不帥,但很實在. 不是那張臉,就不要切冒那個險. 白天睡晚上醉,叉起睡等機。
心不狠,站不穩,說你瓜,硬是瓜,半夜起來掃院壩.人家勒婆娘你喊媽,人不要臉,憋到遭轉,塞話不多,雜個切喝,兇得很,只有整,你不管我生活,我不管你死活,死得慘,不敢喊,嘴巴兩張皮,邊說邊在移。
生意做得嗨,半夜在出差,喝酒不吃菜,個人有所愛,都是水何必裝純,都是人何必裝神,四處撒網,重點培養,交際太廣,憋到切晃,求錢不揣,走路非歪,分錢不摸,耍個熱火,牙齒焦黃,冒充內行,洋又洋不來,襪子套拖鞋,人不行,不要怪路不平,時代在進步,要耍耍少婦,社會東西燙,不要鼓搗犟。
月兒明,月兒亮,月光照在酒瓶上。
遂州酒好得沒法說,不喝硬是睡不著,酒香飄到月宮裡,嫦娥聞到好歡喜,嫦娥姑娘下凡來,硬要和我喝一臺,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臉上紅霞飛。
啊!親愛的遂州酒,嫦娥逮到不鬆手,為了永遠喝此酒,乾脆結婚不要走。
當初年紀還小,也不太懂,隨著時間都懂了,懂得很徹底。
想著這些的時候,城主已經拍馬趕到。
城主開口:“大人,敢問可來自大唐?”